数学课堂的活动教学
2009-02-01刘志聪
刘志聪
我在思考,课堂教学追求什么呢?是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还是教学形式新颖呢?不!课堂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由此可见,具体操作活动和真实的观察活动是展开思考、讨论、交流的前题.平时,我将活动教学的理念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努力创建以活动教学为特色的新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如教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一课,我设计了如下这个有明确目标导向、能帮助学生实现多元体验、具有逻辑关系、有丰富资源作支撑的、能带给学生更广阔探索空间的活动串.
活动一:课前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因此在学习前我就要求学生到学校的电脑室收集数学信息,初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回归现实生活,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身边有数学,并养成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到上课的时候,我就设计了有客人来我校参观的情境,并提问:“谁能用数学信息向客人介绍我们学校的电脑室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争先恐后地说:“每排有14台电脑,有4排.”我说:“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原有的一步乘法解决问题的知识立刻被调动起来,都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台电脑的问题.解答完后,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说:“客人想知道,买这些电脑一共要多少元?能解答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能.”学生正想在练习本上计算的时候,他们有所发现了,一位学生说:“老师你骗人,不能计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说不能计算.我说:“怎么样才能计算呢?”一位学生回答说:“要知道每台电脑多少元?”我说:“怎么样才知道每台电脑多少元?”一位学生回答说:“要问老师.”我说:“对,这也是收集数学信息的方法,你会问吗?”学生很有信心地说:“有,请问老师,每台电脑多少元?”我说:“每台电脑3000元.现在加上这个条件能计算吗?”学生充满信心地计算.最后我说:“要求买这些电脑一共要多少元,你必须知道什么?”让学生感受问题与条件的关系来分析应用题.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活动三:展开探究活动
学生有了前面两步乘法计算应用题的经验后,我继续引入第二个情境,客人到了足球场,参观同学做早操,从而引出主题图,要求同学提取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问题,并写下来形成一道应用题.
“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我先要求学生先自己解答,允许有不同的解答方法.10分钟过后,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进行交流,看有几种解法.学生明确要求后,展开了探究活动,小组内有不同解法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看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学习的兴趣如此浓厚,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活动四:成果展示活动
研究结束后,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作解释.
学生A:8×10×3,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就是有8个10,所以第一步是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第二步就是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B:8×10=80(人),8×10=80(人),8×10=80(人),80+80+80=240(人).第1步是求第1个方阵有多少人,第2步是求第2个方阵有多少人,第3步是求第3个方阵有多少人,第4步是求3个方阵有多少人.
学生C:10×3×8,因为每个方阵第一行有10人,三个方阵的第一行一共有3个10人,所以第一步是求三个方阵第一行共有多少人,因为有8行,所以再乘以8求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D:8×3×10,因为每列有8人,3个方阵的第一列有3个8,所以第一步求3个方阵第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因为有10列,所以第2步就是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把方法进行了优化.从应用题的编写到解答都充分展示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风采,让学生经历了数学信息的收集、形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