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传统语文教学整合的功效
2009-02-01叶章炳
叶章炳
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指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传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成各种语文课件,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改革活动。下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中学传统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功效。
一、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还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中的讲故事、猜谜语、欣赏图画、分组活动等形式,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二者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朱自清先生散文《春》这一课时,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每展示一幅图,要求学生用传统的课堂分组朗读法来朗读相应的文段,并比较分组朗读的效果,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接着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那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必能让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享受视觉、听觉上的美。
二、创设生动情景,便于理解题旨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件发生的场景或某种情境,将与课文主题关系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全文主题提供有利条件。如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那个年代,用周总理逝世时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片段来导入新课,然后再播放《周总理,你在哪里》的配音朗读。这样一来,影片、录音的辅助手段成了巨大的感情磁场,营造了一种可知可感的意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当时的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使其深深地受到感动。
三、提供丰富资源,扩大教学容量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这些内容,以前都仅靠教师的口头介绍。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节省时间,教师在介绍这些内容时,往往精简了再精简。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来生动、形象、全面的解决这些问题。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可调集近些年来北方沙尘暴的影像资料,尤其是2002年沙尘暴十袭北京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开展问题式讨论教学活动:如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呢?能收复失地吗?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充实,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自由剪辑处理,加快教学节奏
在信息时代,随着知识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如何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扩大教学容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课题。我认为,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信息技术能方便迅速地处理信息,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画,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操作。这就打破了“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最大限度地将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融进课堂,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的同时,加快了教学节奏。例如《白毛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思想丰富。教学这一课时,很难把握讲课时间,很难讲清故事内容与思想感情。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就好办多了,只需截取部分精彩的影视片段进行欣赏,再加上教师的旁白,就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了。
五、化抽象为形象,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而由于受学生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领会。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三峡》一课时,大多数学生从来没到过三峡,感觉不到三峡的神奇美丽,体会不到课文语言描写的精彩之处,感情也不易与课文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平台将三峡的奇山异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心中有了景,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发挥、感受,反复品味,沉浸其中,语文学习便会达到最佳境界。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