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9-02-01钟运辉
钟运辉
何谓生成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如何才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做有心人,重视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那么我们应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呢?
一、倾听是开发生成资源的前提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话,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只有学会倾听,及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我刚揭示课题“除法”,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就有意见了,他大声地嚷道:“为什么乘法还没学完就学除法了呢?”其他学生听了也附和起来:“对呀,怎么就学除法了呢?”课堂一下子就乱了.我一急,忍不住批评他们:“我们一直强调发言前要举手,你怎么可以乱嚷嚷呢?”学生都静了下来,我也没理会刚才的问题,开始上新课.整节课,那个带头嚷嚷的学生始终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听讲也很不专心.下了课,我把他叫过来批评.没想到他委屈地说:“6、7、8、9的口诀都还没学呢,为什么就学除法?”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认为乘法口诀学到5,就应该再学习6、7、8、9的口诀,可是为什么教材在5的乘法口诀过后却马上安排学除法呢?他想不明白.由于我对学生的质疑缺乏敏感性,没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话语,所以没能把握好这个极为珍贵的生成性资源.至今我还在反思,如果当时能给那个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把想法在全班说一说,不仅能使全班学生进一步清楚教材的知识安排体系,明白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欲望.
二、和谐是滋生生成资源的最佳“营养源”
和谐文化,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出有效的课堂生成.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如我在教学“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一座粮仓的体积是500()”时,有学生回答:“一座粮仓的体积是500立方分米.”有的学生反驳说:“一座粮仓的体积应是500立方米.” 还有的学生说:“应是500立方厘米.”这时,一位性急的学生没有举手就说:“500立方厘米,能装多少粮食呀,几天就吃完了!”于是教室里像炸了营似的,有的在争论,也有很多学生马上对这位同学投入异样的目光,那样子好像在说:“他的想法好奇怪呀!”这时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500立方厘米的粮仓?500立方分米的粮仓会出现在什么地方?500立方米的呢?这样就利用了课堂上临时生成的“生活资源”,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敢于纠正老师提问中的不足的信心,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质疑是营造生成资源的“启发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生成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中,学生质疑出什么叫比率,有没有十分数和千分数;在“年月日”中,学生质疑出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7、8两个月连着的都是大月,为什么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等有价值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让学生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营造生成空间;只有使学生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自由放飞,才能使课堂精彩纷呈,充满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