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如棋局局新

2009-02-01蔡伟峰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
关键词:想象力意识教材

蔡伟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学生一个厚实的平台

1. 重视知识教学,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筑基石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采众长,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权威,尊重名家、大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厚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为创新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2. 拓展教学的空间,引源头活水,指导学生自学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拓宽语文教学空间:(1)开设阅览信息课:每周一次让学生进阅览室进行自由阅读或专题阅读,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2)开展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课余时间看书报、听广播,收集信息,并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发言,进行信息交流;(3)开辟班级剪报栏:重点剪贴报纸的社论、短评,国家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4)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要求摘抄优美文段、名言警句、名人轶事、生活知识、科学信息等,写好读后评或读后感,以量多质优为胜;(5)在大自然的赏悦中去培养: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走向自然,去沐浴大自然的阳光,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3. 驰骋想象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在经验中显得平淡无奇的东西,通过想象力的加工可以使之变得赏心悦目,美妙无穷。试想,缺乏想象力,会有屈原、李白那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篇吗?缺乏想象力,何来《西游记》《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尽情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使各种创见在瑰丽的想象中喷薄而出。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给学生一个多彩的空间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也。”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困惑,并积极地去思维,去探究,进而不断产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设问,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但教师在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不可以无边无际地举例,一定要结合教材,做到有的放矢,要充分注意以下问题:(1)举例要能够配合教材,有针对性,不可离题千里;(2)所举的材料应尽量生动、形象,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3)对材料分析要全面、透彻,不可蜻蜓点水。 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我们的情境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不至于徒劳无益,枉费心机。如《孔已己》 一文中,孔已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材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我提出了“孔已己并未真的死了呢”这一问题,学生们在班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一个学生谈道:“可不可以设想孔已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所收留,而安度晚年?” 其他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样的建议不妥,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

2. 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3. 注重延迟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第一,要放胆。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

第二,要存异。好作品的蕴意总是十分丰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之未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鼓励学生不固守常规,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众说”,在逆向思维中认识常人不易认识的问题,发现文章中白璧微瑕之处,提出新的意见。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想象力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看见你的想象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开新的想象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