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行为 践行新课程理念
2009-02-01崔海生
崔海生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头中学是广东省初中课改的实验学校,通过课改实验,学校的中考成绩由课改前排在全区52间中学的第32位上升到第6位。
沙头中学从2003学年开始全面开展新课程实验,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为突破口,通过活动课程的“体验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形成“活动教学”教学观和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总结出的“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课改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在活动课程中转变教学观念
(一)问题与对策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到达“知行合一”的课程文化自觉,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条件。沙头中学的经验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课改研究的“实证范式”,也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知行合一”的平台。
(二)做法与经验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沙头中学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通过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实际效果,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从而形成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
1. 开发活动课程体系,让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校根据番禺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443模式”(①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设计活动主题,编写活动方案,实施课程计划,建立课程档案。②课程结构的“四个单元”:开题活动课、实践活动课、交流评价活动课、成果展示活动课。③课程要求的“三个层面”:其中教师“三要”(一要设计活动主题,二要编写活动方案,三要参与活动过程)),建构了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专题——探究问题),每个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科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活动主题,学生学习小组则根据活动主题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从课程层面对活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通过开发活动课程体系的过程,发展了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
2. 组织课程实施,让教师熟悉新的学习方式。学校统一规划了主题活动的“四个单元”(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要求每个指导教师根据主题活动需要设计相应“单元”下的“课型”,如“开题活动”单元的“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课、开题报告课”等。通过组织课程实施,教师逐步熟悉了如何组织与实施“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 开展课程评价,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价值。课程评价的核心要素就是检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开展课程评价,教师切身感受到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新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三)收获与体会
1. 活动课程是转变观念的“体验教育”;
2. 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体系;
4. “活动教育”拓展了教育的时空。
二、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行为
(一)问题与对策
沙头中学通过深入的校本培训,从思想认知层面形成了如下的共识:新课程理论不为理论而理论,课程理论不是哲学,而是要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新课程理论必须直接面对课堂具体行为。为此,学校以“三维课程目标”为评价点,以“减负、增效”为立足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点,通过建构基于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措施与过程
第一步:迁移:从活动课程到“活动教学”
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将自己设计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各单元的课型按“教学任务、课型结构”进行总结,学校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行汇总,形成“活动教学”的模式结构,为学科的“活动教学”提供参考。
第二步:建模: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没有模式就没有范式,没有范式就没有可操作性。学校教师在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建构了学科“活动教学”模式和相应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的“活动教学”模式,并通过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完善“活动教学”模式结构,如“探究式学习模式”结构“问题导入——科学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发展”等。
第三步:用模:从经验走向科学
一是各学科组根据“活动教学”模式统一备课,通过“教师单元备课——网上发贴跟贴——编写教学设计——课堂听课评课——反思提升打磨”,形成了一批“活动教学”精品案例;二是通过开展科组内的“一课两讲、同课异构”和全校的“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收获与体会
1.“活动教学”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自觉行为;
2. 教师重建了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3. 提高了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责任编辑 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