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

2009-02-01蔡中华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校本评价

蔡中华

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通过各方面力量的合作,采用恰当的方式编写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评价的各种专业活动。几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443”模式:课程研制的“4个步骤”,课程开发的“4个系列”,课程评价的“3个层面”。

一、课程研制的“4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和设计课程目标。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门什么样的课程,以及学生为什么必须要经历这门课程的学习,即形成课程理解;其次将国家规定的“普遍取向”的课程目标具体化。学校明确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如分年级、分专题地研制学校层面的课程目标),把“普遍取向”的课程目标变成“行为取向”、“表现取向”和“生成取向”的课程目标;三是明确学生所要获得的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及其达成的程度。

第二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离不开内容,课程开发的核心工作是课程内容的研发。如何研发课程内容?一要对活动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静态的内容选择和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设计要坚持“四个结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将学生纳入内容的选择、确定和组织之中,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延伸、补充、替换、修正等加工工作。

第三步: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学习方式的经历过程,是学生发展最真实的过程,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过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学习方式的开发。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活动方式的程序、方法规范和过程价值的落实上,要保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

第四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由学生来完成,即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素材。另一方面要由学校和指导教师来完成,对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来说,指导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方法引导、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发经典的主题活动课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课程开发的“4个系列”

系列一:“学科拓展”系列。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迁移性原则”,为了让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科课程整体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我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在课程内容上首先确定了学科拓展单元。如:语文学科开发《小学生“三化”作文》、数学科开发《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英语科开发《快乐阅读》、体育学科开发《花样跳绳》、美术学科开发《剪贴画》,思品社会学科开发《中华传统节日》等学科拓展单元。这样的拓展能够对本学科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提升效果。

系列二:“实践活动”系列。我们学校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单元”,主要以“红领巾小社团”为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绿韵环保社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出了系列性“环保节能主题”;“七色光童谣社”选择小学生养成教育为社团实践活动主题,通过创编、诵、演、唱、画、说童谣等形式,不仅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形式丰富,活动效果也十分显著。这两个社团分别先后获得07、08年度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荣誉称号。其他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也都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开发和实施的。“实践活动单元”的优点是学生参与面广,获得的实践机会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季节的限制,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

系列三:“兴趣特长”系列。校本课程中的“特长培养单元”与课外兴趣小组两者之间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是对课外兴趣小组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小组是根据学校需要,安排在课程之外,缺少严密开发与实施程序的活动;而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确的课时比例和规范要求,强调在对学生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订纲要、组织实施、进行评价等。如我们学校作为广州市“中国象棋”传统项目学校,多年来一直把“中国象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和市棋协共同开发编写了《中国象棋》系列校本教材,每周安排固定课时,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纲要,由专业教师上课,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通过组织比赛和展示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像这样的教学形式就不再是兴趣小组活动而是校本课程的实施。类似的特长培养课程还有艺术科的《竖笛教程》、《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100天》、《童瞳影画学园》;体育科的《健身毽球与竞技毽球》;语文科的《语言艺术演练指南》;科学科的《科技发明启蒙》等各种旨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

系列四:“专题教育”系列。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由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发。如,为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创建节约型校园,德育处联合总务处开发了“环境教育专题”;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处在构建“一本四生德育模式”中开发了“关注生态”、“关心生存”、“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四个系列的专题教育单元;为了建设书香校园,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导处开发了“经典诵读专题”;此外,学校还分别开发了“家庭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科技创新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生理卫生健康教育专题”等等。这些教育专题,学校一律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流程来进行论证选择,然后统筹实施。

三、课程评价的“3个层面”

学生层面: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所以,学生评价,既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指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我们一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另外学校也将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考核的范围,为此,学校制定了《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表》,通过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业以及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层面: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所以,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根据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化”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评价,此表主要评价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课程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则是通过写“教育理念漫思”和“教育叙事”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校本课程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层面:学校层面的评价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在学校评价中既有对开发团队工作绩效的评价,也有对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整体评价。“团队”主要是指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团队层面的评价是就某一个校本课程专题的综合性评价。团队评价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单元”评价表》,由学校科研室主持考评。而学校层面的整体评价则根据学校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考评与激励方案》进行。此“方案”以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内容的同时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在考评的基础上进行奖励。概括地讲,评价策略是坚持“三化”:(1)多元化,即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的多元化;(2)多样化,即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3)综合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一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整体评估。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校本评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