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工惠农 城乡统筹 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02-01

北方经济 2009年23期
关键词:全旗县域经济

杜 存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主导型旗县,农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主题,坚持不懈推进“三化”互动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47亿元,是1978年18.5倍:财政收入达到3.56亿元,是1978年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47元,是1978年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5元,居巴彦淖尔市首位,是1978年的10.5倍。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巴彦淖尔市保增长做出了贡献。今年1-9月份,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7%,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9.2%,财政收入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4%。目前,杭锦后旗不仅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农业生产上继续走在前列,而且成为全国产业化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内蒙古改革开放30年区域发展先锋。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富。县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与体会是:

一、加快工业强旗步伐,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强力引擎

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县域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工业、提升农村经济的过程,县域经济能不能快发展、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发展,同时,县域经济又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工业必须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增长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立足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坚持围绕农业办企业、育龙头、引品牌、创名优,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酒类酿造、保鲜乳品、肉类加工、番茄果蔬等“十大产业”渐成体系,80%以上的农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初步形成了工业依托农业又反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格局。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招商引资、集聚要素的重要平台。我们一方面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规划建设陕坝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中粮集团、浙江大好大、重庆飞马、伊利乳业等80多家企业,并进入自治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行列:另一方面跳出农业办工业,抓住临策铁路开通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蒙海物流加工园区,在更大区域内配置资源,推动工业由农畜产品加工向制造业、可再生能源、重化工和建材工业等多元化方向转型,实现了重化工业零的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扩容增效”工程,计划5年内实现园区产值、安置就业翻番,“再造一个工业园区”。在举全旗之力重点抓项目、集中抓引进、合力抓招商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领军型、旗舰型本土企业。全旗工业和财政支柱——河套酒业集团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10强,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北方第一窖”等荣誉,奶酒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奶酒研发中心。今年以来,全力支持河套酒业实施“==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1年完成技改投资10 亿元,白酒主业各项指标实现翻番,“再造一个河套酒业”,1-9月份,河套酒业销售增长42.5%,今年上交税金有望突破3亿元,增加1亿元。2008年全旗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28.3:44:27.4,工业占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2%,根据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已由农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工业主导型经济,正在向工业化中期加快推进。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筑牢县域经济发展坚实基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丝毫不能动摇,必须着力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我们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农业内涵式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大旗向现代农业强旗转变。把132万亩耕地作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实施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和“订单农业”分别占总播面积的80%和90%以上。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业,重点建设5万头奶牛牧场、10万口种猪场、100万只优质肉羊基地、1000万只种鸡场等规模化养殖项目,畜牧业占一产的比重提高到48%。重视培养新型农民,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连续10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旗考核验收,康尔徕生态园区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各类农合组织已发展到90多个,辐射全旗80%的农户。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胆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先后培育出以地入股的“民建模式”、企业租赁的“庆丰模式”、大户转包的“丰源模式”,在全区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有力支撑

县城是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在整个县域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他,因此县域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县城经济。把县城做大做强,符合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县城不强,整个县域经济就不可能强起来。我们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提升陕坝镇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按照“东延、南拓、西联、北接、提质、秀内”的思路,不断拓展城镇空间,提高承载能力。同时。坚持建城兴业与产业兴城互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工农业、河套文化“一日游”,不断增强县城经济发展活力。“十五”以来,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1.2亿元,是以前历年投资总和的12.6倍,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5.53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人口由5万人增加至10.8万人,城镇化率由28.1%增加至38.7%。陕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区“十大魅力名镇”,吸纳了全旗1/3的人口,创造了80%以上的经济总量、90%以上的财政收入。未来5年,将借助临哈高速、临策铁路开通,全面实施“再造一个陕坝新城”各项重点工程,建成区拓展到2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0万人,

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大大滞后于城镇,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21个中心示范村,推进“五改五建”、“三通三化”生态家园建设。连续5年实施“三百”工程,即每年修建100公里以上乡村油路,完成100公里以上通道绿化,建设100个

生态文明村(自然村)。累计修建各级油路近800公里,完成通道绿化700多公里,解决了20万人、60多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30%的农户完成“一池三改”。全旗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市、全区前列,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书记、县长专题培训班上,杭锦后旗作为自治区唯一的旗县在中央党校等院校作了专题报告。今年7月,全区第二届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到我旗重点观摩。

四、加强生态环保建设,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绿色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以建设绿色文明新杭后、塞上园林新陕坝为目标,打造村村披绿、道道林荫、镇镇花园的祖国北疆森林公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创造性推进环城、环镇、环村、环路“四环”绿化,全旗森林覆被率由2000年的15%上升至23%,城区达到33.6%。2008年28户重点企业累计投入1.3亿元完善环保设施,受到国家环保部高度评价。引资1.2亿元率先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双降”的旗县。

五、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成果共享

民生改善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尺和最终目的。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一五”以来投入资金近2亿元,实现了旗直中小学楼房化标准化、农村学校砖瓦化,2007年代表白治区通过国家“两基”巩固提高验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文化科技会展中心,基本实现旗有高标准文体场馆,镇有综合文体中心、村有活动室、社有文化户。加强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在巴彦淖尔市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大批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城郊失地农民享受到养老保险政策。完善促进“全民创业”、带动城乡就业的政策措施,“十一五”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4万多贫困群众彻底脱贫。2006年以来,组织旗级领导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结对帮扶全旗村(居)委会,实施“十个一”工程,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办好培育产业、促进就业、帮贫扶困等10个方面的实事,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涵盖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最终达到城乡交融,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富裕安康,进而步入现代化。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情况不同。路径种种,做法各异。尽管,杭锦后旗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主题,始终坚持县域经济特色化的方向,始终坚持“求发展、重民生、打基础、立长远”的思路。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全旗县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