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兰性德词作中“瘦”字赏析

2009-01-29张小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纳兰性词作西风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不仅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的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对其“瘦”境词的意象选择及使用的频率进行分析,并从文学传统、词人的性格及独特经历进行原因的分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 “瘦” 赏析

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纳兰性德初名成德,后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著有《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集》)、《绿水亭杂识》等,曾辑刻《通志堂经解》。他的词不但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占有一席之地。

“瘦”字一向为中国古代文人所钟爱,在诗文中可谓俯拾皆是。如《淮南子·修务》云“神农憔悴,尧瘦臞”;苏轼诗云“怕愁念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霜雪姿(《红梅》其一)”; 冯延巳在《鹊踏枝》写到“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关汉卿在《窦娥冤》第一折中交代窦娥三岁丧母、七岁偿债做童养媳、十七岁时又死了丈夫的悲苦身世时也写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在现存的纳兰性德三百四十九首词作中,就有二十八首词使用了“瘦”字,如“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望江南》);“秋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相见欢》);“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浣溪沙》);“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露天晓角》);“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采桑子》);“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鹧鸪天》)。由此可见,纳兰性德在词作中频繁地使用“瘦”字。究竟因何而“瘦”呢?很值得探讨一番。

一、“瘦”境词意象分析

通过对纳兰性德全部词作中“瘦”境词的分析,我们将“瘦”境词的意象[1]选择情况及意象出现的频率情况列表如下:

表一:“瘦”字词的意象选择情况

表二:“瘦”字词意象出现频率情况

综合考察以上两个表格,可以得知纳兰性德词在关于“瘦”境词意象的选择上的某些特点。从意象的选择上看,以人物意象居多,其次是植物意象和自然意象。无论风也好,雨也好;花也好,月也好,这些意象的选择在总体上是以冷色调为主的,其传达的感情大多是愁是怨,再加上特定的复合意象,如“西风”、“春光”、“弯月”等,往往能够激起淡淡的惆怅和深深的忧伤。它们也从一个侧面映射了词人的内心情感,可以说是此人内心活动感受的外化。

二、“瘦”境词原因分析

纳兰性德在词作中如此频繁的使用“瘦”字,不仅毫无累赘乏味之感,反因其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韵味而脍炙人口,那么词人究竟因何而“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首先,是词人对词学发展史上“瘦”境词的继承

纳兰性德在词作中反复使用“瘦”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继承性。南宋中后期的婉约词派笔下的情感主体多以“瘦”的形象出现,这具有深刻的时代文化和心理内涵的。南宋初渡,有志之士愤慨于朝政的软弱,悲慨于怀才之不遇,常常以气逞词,以词抒愤,形成了境界阔大宏放,充满爱国情怀的豪放词派。但是随着南宋偏安于钱塘一隅日久,在衰飒与迷乱交错的侈靡氛围中,士人们在进退维谷的境况下,更多地选择逃避现实。此时的词人们少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更加重视个人情感与主观感觉的抒发。词人笔下的抒情主体往往因为悲苦穷愁的情感而消瘦、瘦损,所以出现在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是物象,在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和国家的沦亡中,形成了意境不开阔,但是意韵悠远的“瘦”境词。如李清照、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人,皆在词作中大量使用“瘦”字。

李清照现存词作六十三首[2],其中直接用“瘦”字的共有八处之多,可见其使用频率之高。如“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试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华阴》)等等。吴文英在《霜花腴》中写道“霜饱花天酒地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业都难”; 周密在《东风第一枝·早春赋》中写道“瘦肌羞怯金宽,笑靥暖融粉沁”;王沂孙在《疏影·咏梅影》也写道“琼妃卧月,任素赏瘦损,罗带重清”。纳兰性德在词作中也写道“球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相见欢》);“夜雨几番消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瘦断玉腰沾粉葉,人生那不相思绝”(《蝶恋花》);“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洞仙歌·咏黄葵》)等等。

其次,与词人的性格好尚有关

纳兰性德家世显赫,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其家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且纳兰家族还与皇室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姻亲关系。然而纳兰性德性格中却有着极其矛盾的方面,他是满族贵公子,但自幼对汉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汉儒徐乾学老师的指点下,致力于经济之学,熟读《资治通鉴》和古人文辞,且受到儒家“经世致用、济世安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在接受儒学古训的同时,在心理上也接受了传统的词学文化,包括词学的文体本性——婉约蕴藉。这样深厚的汉儒文化修养,庭院贵公子的雅致生活,培养了纳兰性德敏感多愁的天然禀性,在其词作中常常有所体现。如《菩萨蛮》: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之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春寒料峭的夜晚,弯月当空,“不合时宜”的东风吹来,更加深了夜的寒冷。作者独自一个人,形单影只,丁丁的漏壶滴水声使夜显得更加寂静,此时远处又传来《后庭花》的歌声,怎能不使人想起“旧家”——这里作者有许多回忆。

“月”是历代词家喜用的意象之一,它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来共同拥有的特定情感。在这里词人触景生情,一弯残月与自己孤独的身影相似,月渗透了浓厚的感伤情绪,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如《采桑子》一词: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之何事縈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风雨飘摇,词人愁绪满怀,又一夜无眠,不仅灯花瘦小了,词人更是惟伊消得人憔悴,再加上借酒浇愁愁更愁,即使在梦里也见不到伊人,这是多么凄愁呀。

再次,与词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

纳兰性德是康熙殿前的一等侍卫,可谓前程似锦,但是长期的入值宫中,南狩北猎中,使词人消磨了青春,荒废了理想,再加上悲剧的父子关系(词人之志洁性芳与其父龌龊苟且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无法选择和摆脱的痛苦深深的影响着词人。如《念奴娇·宿汉儿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

牧马长啸,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朗瘦损多少。

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谁惟有清啸。

词人以“野火”、“西风”等自然环境的严酷象征了自己境遇,又以“庾朗瘦损”、“文园憔悴”等借喻自己不佳的健康状况,又借梦表达了自己对“回乐峰”、“受降城”等边塞生活的厌倦和渴望回家的心情。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词人们倾心着力描写的热门题材。但是最令纳兰性德痛苦的也莫过于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纳兰性德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是年卢氏年方十八。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甚深。但不幸的是,卢氏在三年后便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纳兰性德天生是个性情中人,忠于爱情,对于爱妻的早逝他感到无与伦比的哀愁。年少夫妻,几年的恩爱生活,让他难以忘怀。其爱情词和悼亡词多哀婉凄凉,到了无词不泪的地步。纵然岁月流逝,词人对亡妻如泣如诉的爱情一直没有淡薄。如《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到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此是词人追怀旧恋之作。词作中出现的意象是孤独、哀感、凄凉的,如“红影”、“春光”、“雨”、“斜阳”等。词人的心境是“凄凉”、“断人肠”。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恋人已逝,只有在梦里“回廊”相遇,其事是何等“断人肠”。这绵绵不尽的哀思,催人泪下。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在词作中善用“瘦”字,多绘“瘦”形,多构“瘦”境。这种“瘦”境词的形成既有深厚的文学传统,又与词人的性格及独特的经历相关。

注释:

[1]目前学术界关于意象的划分有许多角度,这里按意象内涵的不同予以分类。

[2]徐北文主编,济南出版社出版《李清照全集评注》,包括存疑之作及残句。

参考文献:

[1]康奉,李宏,张志主编.纳兰成德集[Z].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出版社,1990.

[3][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一)[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薛砺若.宋词通论[M].上海书店,1985.

[5]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6]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张小芹 河北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67000)

猜你喜欢

纳兰性词作西风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西风辞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Blending East and West
西风烈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