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2009-01-28张淑娜崔日权
张淑娜 崔日权
由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周围的光、热、水条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首其因子间组合变化的影响最大,一个因子或几个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正效应可能被其他因子加强,也可能被减弱,甚至被完全抵消。因而,本文采用滑县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的综合气候变化分析,以探明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效应。
一、温度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
2006年冬天是一个暖冬,在小麦播种到12月20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气温持续偏高,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1月上旬及三月上旬温度偏高,作物长势较旺。两年来,气候变暖给小麦冬前正常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为冬小麦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温床。
(一)暖冬导致小麦旺长。暖冬的影响,导致小麦冬前旺长,小麦生长进程明显加快,弱的品种小麦冬前可能拔节。冬前小麦的过快生长一方面导致植株体内糖分积累量偏少,体内抗寒物质含量降低,严重削弱了小麦自身的抗寒能力,小麦自身的抗寒锻炼不足,也会影响小麦抗寒能力。
(二)暖冬滋生病虫害。暖冬气候,为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气温偏高一方面有利于虫卵、蛹的越冬;另一方面有利于病菌、细菌的大量滋生,使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由于气温升高,冬小麦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高。农作物干物质积累时间减少,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
二、降水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
小麦生长期间降水偏少的时段为10月份、1月份、4月份:滑县9月11日~11月21日降水量仅为0.1mm,小麦越冬期间(1~2月份)降水量仅为2mm左右。3月中、下旬以来,降水一直异常偏少,4月份全县降水量也仅为5.8mm,2007~2008年2~3月份降水量明显偏少,田间旱情有所发展。总之,小麦冬前、越冬期、拔节后降水偏少,其他时段降水也多为阵性,无灌溉条件的地段,田间旱象显著。
三、日照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
2006~2007年冬前小麦日照时数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略偏少,越冬期日照也显不足,春季以及后期生长阶段中,除3月中旬日照时数较常年异常偏少外,2007~2008年中期(2~4月)偏多,后期(5~6月上旬)略少,其余时段均能满足小麦生长需要,对作物生长整体来看利大于弊。
四、病虫害对冬小麦的影响
麦播期,10月初~11月中旬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致使田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导致麦苗地上部分有旺长趋势,11月下旬降雨使田间旱情基本解除,但田间湿度加大,进一步加重了“假旺苗”现象,同时,田间郁蔽造成麦苗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下降,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早期发生非常有利。
(作者单位:134504吉林省东岗国家基准气候站、133000吉林省延吉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