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角度出新奇

2009-01-28雷其坤

新作文·高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章

雷其坤

“有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作文出新,方法很多,选取新颖独特的写作角度,也能表现出构思新巧,别有洞天,让人耳目一新。

“领异标新二月花”,正如郑板桥所说,标新立异的文章如二月春花般新颖动人。

一、侧面着笔与对面落墨

对写作对象,固然可以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但是,如果变换角度,从侧面或者对面着力,便能出奇制胜。

1、侧面着笔

侧面着笔是一种曲折的表达手法,给人曲径通幽的美感,引人想象,耐人寻味,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写人可用侧面描写。或借他人的反应以突出主体,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来突出秦罗敷的美丽,看似无一字写罗敷的美,其实无一字不是写罗敷的美——人们都为她的美所吸引。可以想象她有多美。或借其他事物突出人物,如用“沉鱼藩雁”、“闭月羞花”突出女子的美丽。唐代诗人宋之问描写西施之美:“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西施娇艳无比,鸟儿见了,吃惊得避入松树丛中,鱼儿见了,急忙躲进荷花下面。

侧面写入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书信、使用的物品等来表现人物的品性。陈新华《老师要来家访》中写中秋之夜。石青的班主任要来家访,而石青的爸爸长年守卫在昆仑山上,妈妈也去世了,石青就对着妈妈的遗像,倾诉老师对她的关心;又想起老师给她的信,就念给妈妈听:“石青,今夜当你看到月圆而人不圆时,一定很难过,你一定很想念妈妈。老师今夜家访,就是想给你当一夜妈妈,让你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今后我愿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你。你愿意老师把你当作女儿吗?我写信就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你同意,就在窗台上点一支红蜡烛吧,老师就在楼下望着你的窗……”侧面着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老师慈母般的挚爱,塑造出感人的老师形象。

写景状物也可运用侧面描写。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没有正面描写水清,但从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就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一点依靠。连映在水底石头上的影子都看得一清二楚的描写,就可以想象到潭水是多么清澈了。

要突出某一主体,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朱自清《绿》。文中正面描写了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也有侧面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这些景致的绿或太淡,或太浓,或太明,或太暗,惟有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让人心醉。

要突出某一主体。也可以完全用侧面落笔来表现。如叶文玲《伉俪曲》。作者要歌颂“老头子”的高尚品质。但全文根本就没有让这位老医务工作者出场,没有直接描写他的言行,而是侧面着笔,通过“老婆子”的心理独自来表现“老头子”医德的高尚、医术的精湛和他的敦厚、幽默,塑造出栩栩如生、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

2、对面落墨

对面落墨,可以给读者委婉新奇的审美享受。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写流浪汉苏比到饭馆进餐,吃完后向侍者坦白:“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这就比直接说“我没有钱”有韵睐。

王维身处异地,重阳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抒发对家中兄弟的思念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诗人思念兄弟,后两句诗却从对面落墨,写兄弟思念自己——遥想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时因少了自己而遗憾,诗人的思亲之情表达得曲折有致。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佳节,形影相吊,孤独寂寞,作者自然而生思家之情。但作者并未直接抒写自己思家,而是从对面落墨,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

邓祺彦《我长大了》,作者不直接表现自己长大了,而是从对面落墨来巧妙地加以表现——“爸爸和妈妈都变小了”,“门框也低了许多”,“中学的木桌椅也在慢慢地变小”,“有一天一只大人的手郑重其事地伸在我面前”,“有个小女孩问路喊了声‘阿姨,我回头看并没有人,原来她叫的居然是我”……读来别有情趣。

二、本人他化与他人我化

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人的事情,都会因为写作角度的变换而产生新的意味。

1、本人他化

本来叙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却从旁观者的角度,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最后才交代某人就是“我”。这样行文,别有韵味。

本人他化,叙述者可以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何炅《那就是我》:“……他就哭丧着脸站起来,裤子湿了一大块。好心的杨老师总是帮他把裤子洗干净。班上有个女生家就住在学校里,杨老师便打发女生回家取一条裤子来给他换上。于是在一年级开头的两三个星期里。长塘里小学一乙班总有一个穿着带花边的女装裤的小男生,那就是我。”

本人他化,叙述者也可以不是文章表现的主角,叙述者通过亲身经历来表现主角的品格。广民《小小的善》。写一位满脸稚气的农村青年去南方上大学,在火车上口渴难耐,便买了一听健力宝,但他不知道怎样打开。一位妇女虽然并不渴,但故意打开一听健力宝让青年看。通过一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善良。收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结尾才说,“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小小的善”惠“我”良多,“我”心存感激。

本人他化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对镜自照。对镜自照,可以看清自己的容貌和神情。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真实的人和镜中之像可以对话、交流,或志同道合,和谐统一,或针锋相对,怒目相向……这样写来,新奇有味,饶有情趣。

流沙河《这家伙》:“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说他是诗人,我表示怀疑……我真替他脸红!……总而言之,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好像是在说他人,不料结尾才说:“这家伙最怕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躲入镜子,和我对骂,就是不敢出来。”给人以异峰突起的美感。其实,镜中之像,即文中的“他”。才是本质上的流沙河。“我”对“他”的审视,既有作者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又有社会上的一些人对流沙河的不理解。作者用反讽笔法,看似处

处贬抑,实际上表现了诗人的为人、个性和责任感。

2他人我化

叙述他人的事情,不用第三人称,而用第一人称,仿佛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鲜明的主体性与浓郁的抒惰性,给读者以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假托人们熟悉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对作者所假托的人物的了解自然成为读者理解文章的铺垫。也就是说,能充分调动读者的积累。

高考佳作《(小重山)后的选择》:“营外的梆子敲了三下:三更天。我却丝毫没有睡意。面前的几案上,一端放着直捣黄龙的作战地图,一端却是传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火盆里的炭火只剩下零星几点,一阵风裹着雪花冲进营帐来,火熄了,夜更冷。砚中的墨冻了磨,磨了又冻。我该如何选择?”文中的“我”是岳飞。用第一人称叙述历史人物的事迹,真切感人。

高考佳作《勇敢奔跑,勇敢超越》,文章前半部分的“我”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奔跑中屡跌屡撞,却又在奔跑中获得了心灵的超越;后半部分的“我”是宋代名臣文天祥,他在奔跑中弄得遍体鳞伤,却又在奔跑中完成了永恒的跨跃。用“我”的口吻叙事抒情,感情真挚深切。

要注意,用这种方法作文。“我”是故事中人,而不是置身故事之外的作者。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是合一的,“我”置身于作品之中,是故事的实践者,“我”所讲的故事应是叙述人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我”只能讲“我”知道的事情和符合“我”身份的事情,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三、事物人化与人物异化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或者把人当作事物来写,人与物异变,突破常态而见新奇。

1事物人化

把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拟人化,即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情感。甚至可以让某个(些)事物、某种(些)现象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述说自己的看法、介绍自己的特征。这样写,可以取得生动、形象、有趣的表达效果。

可以将生物拟人化。有一副对联:“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有一首小诗——

山单说:“我是哲学家。”

袋鼠说:“我是拳击手。”

斑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

狮子说:“我是狮子。”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自我吹嘘的。

可以将非生物拟人化。《春风》中这样写春风:“柳丝上/荡一阵秋千后/又去吻桃花。”戒烟广告让燃烧的香烟现身说法,一支冒着袅袅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我是最好的直观教具,证明抽烟会缩短生命。”

冯剑华《雨》,将雨人化:春雨是少女、夏雨是大嫂、秋雨是老妇,各有个性。各具特色。春雨“正值豆蔻年华”,“文静、温柔、清新、羞涩”,“遍体芬芳”,“爱美”;夏雨“是个利索能干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慷慨”大方;秋雨“阅尽沧桑”,“宽容”,“豁达”。以人的美好品格写雨,是对雨的礼赞,也是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也可以将抽象概念拟人化。艾青《在浪尖上》:“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将“正义”、“真理”人化,化虚为实,感情色彩鲜明。高考佳作《(后庭花)的自述》。通过《玉树后庭花》的自述反映历史沧桑,从一个十分奇特的角度表现“忘记与铭记”的主题。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爱”和“时间”的故事》,“爱”被困于一个小岛,先后请求乘船经过的“富裕”、“虚荣”、“悲哀”、“快乐”带其离开,但都遭到拒绝;最后才被“时间”老人搭救。“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将抽象概念人化,演绎出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鲜明地表现出文章主旨。

作文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别有情趣。

2、人物异化

将人变形为物,使表现对象“陌生化”,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段,造成读者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读者的惊异,使读者获得独特的感悟。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开头: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小说通过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的遭遇,表现人的“异化”,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

丁宗皓《我渴望有一条大尾巴》,首先选牛的尾巴,“我走路的时候,我让它左右轻摆。在河边饮水时,将有蝴蝶落在我的背上,我用尾巴在空中卷过一声唿哨,蝴蝶不紧不慢地飞了……”;其次选马的尾巴,“我将习惯在草原上奔驰,这时我的鬃直立,卷着波澜,我的尾将直直地伸向后面,并可以听到它划过空气时的声音:嗖——嗖——”……角度奇特,想象大胆,给人石破天惊之感。

四、以物观人与物人对观

我们习惯于人眼观物,换一个角度,从物的视角来观人,或者物与人平等对观,自然给人新奇之感。

1、以物观人

从某种动物、某种植物或者其他事物的视角,来观察人类行为,对人类评头品足,别有情趣。《动物的对话》中有这样的片断——

小狐狸:你没有吃到葡萄,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你虚伪。

狐狸妈妈:这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都是人类瞎编的;人类自己是虚伪的,于是怀疑其它的动物也虚伪,这是人类最大的劣根性。

借狐狸之口,揭示人类的劣根性,新奇而生动。

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一只猪的思考》,写一只猪“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想尽一切办法看电视了解时事,生出无穷感慨:“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有人吃腻了大鱼大肉,尝遍了山珍海味,想来点绿色食品,有人则是一天到晚绿色食品。想来点“红色”食品(肉)……”“想想我们猪,有饭同吃,有屋同睡,无处不均匀,无猪不饱暖。所有的猪都一样。”但是,“大家都一样太单调了,还是人好,不公平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乐趣。嗯,下辈子还是投胎做人好!”猪眼观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嬉笑怒骂,有杂文韵味。既新奇引人,又发人深思。

也可以通过很多个或者很多类动物来评说人类。法国威尔伦《兽的宣言》,写蜗牛、麻雀、蛇、野猪、老虎等动物踊跃参加第二届世界动物代表大会,等先恐后述说悲惨遭遇,义愤填膺控诉人类暴行。称人类是“动物的头号敌人”,是“丧失了人性的恶魔”,是“人面兽心”。深受人类之害的动物界向人类宣战:“团结起来。战胜人类!”作者从一个新奇的角度,对人类大肆捕杀动物、

破坏生态平衡的愚蠢行为进行了控诉和鞭挞,发人深思。

甚至可以站在没有生命的事物的角度来表现人。高考佳作《好奇心》,从无字碑的视角来审视武则天及其无字碑,角度+分奇特。“我好奇我的主人”、“我好奇我的身世”、“我好奇历史上著名的女者”,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以历史的大视野来审视武则天的功与过,表达对武则天的理解与同情,角度奇特,文意深沉。

2物人对观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人与山平等对视。

物人对观。可以是在物与人面对面的交锋中侧重表现人的某方面特征。埃及陶菲格·哈基姆写的《鸟与人》中,老谋深算的老鸟,为了让小鸟亲眼见识人类内心那根贪婪之刺。故意让人捉住,然后说要告诉人三句可以让其发大财的至理名言,不仅从人手里逃脱,而且还耍弄人,使人类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老鸟对人类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给小鸟上了一课,也给人类上了一课。贪婪使人变得愚蠢,使人类失去许多本来应该得到的幸福。从新奇的角度表现深刻的主题,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物人对观,也可是物眼观人、人眼观物,物与人各唱各的调,平分秋色。魏金树《人与猴》,写动物园里,人抛花生,猴跳起来用嘴接住。人眼观猴。认为猴子是专门供人类开心的动物,大人对小孩感叹:“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它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猴眼观人,认为人是专门供猴子开心的动物,大猴对小猴叹息:“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宴被咱们耍了,他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物人对观,观感迥异。意趣盎然。

无论是以物观人,还是物人对观,可以贬抑、针砭。也可以褒扬、歌颂。

五、凡人神化与神仙人化

作文时赋予凡人以神仙的神奇本领,或者让神通广大的神仙像凡人一样生活,都会超出人们的预期而给人新奇之感。

1凡人神化

赋予凡人某种神通,将凡人在一定程度上神化,使之举动不合常情常理,超出常规常态。但正是这种“超常”又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这就是凡人神化法的妙处。作文运用凡人神化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真实与想象融为一体。真幻相生,很有表现力。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司文郎》。写一个盲僧有奇异功能。能用鼻子辨别文章的优劣——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烧成灰烬,经他一嗅,便见分晓。是好文章,就像闻到奇花异革,馨香扑鼻,沁人肺腑;如果碰到坏文章。瞎和尚则会恶心。余杭生的文章写得很糟糕,盲僧闻后,就要呕吐,但他赴考后却高中了;王生的文章写得很好,盲僧断言王生能够考中,结果却落榜了。文章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了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

张玉庭《女教师的特异功能》,一个偏僻山村小学,没有粉笔了。女教师用手指蘸水在黑板书写。有一天。她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水来。从此,她获得了特异功能:“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对女教师的神化。突出表现了女教师在艰难困苦中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歌颂教师的文章很多,此文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2神仙人化

古希腊神话创造了众多的神,形成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中国古代也产生了许多神话,塑造了许多神仙。神仙生活在非凡的境地,有非凡的神力。作文运用神仙人化法,将人们熟悉的神仙世俗化,让他们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为生计奔波,想经商发财……这样会取得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高考佳作《另类童话》,开头说“我见到了丘比特”。丘比特说,“雅典娜开了所贵族学校,阿波罗办了个太阳能研究所,战神阿瑞斯在波黑贩卖军火,都发了……”众神都在经营赚钱,丘比特也办了一家“金箭开发有限公司”,其荣誉产品的最大优点是“易断”,而这种产品销量却极大,反映诚信不断丧失。结尾说“幸好只是一个梦”。想象显得自然而然。

高考佳作《孙悟空下岗记》,说玉帝下令,精简天神,尽责尽职的孙悟空下了岗。他找到人事部主任唐僧询问原因。唐僧答道:“你太不懂得变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多多少少都对你有些意见……八戒和沙僧虽无建树,但为人处事比你灵活得多……”悟空走出办公室,刚走到走廊便听见唐僧的一段话,原来唐僧是由感情亲疏而决定谁上岗谁下岗的。巧借广为人知的神话人物编述故事,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举重若轻。引人入胜。

六、古人今化与今人古化

今人“复古”或古人“复活”。都打破了时空界限,调动读者积累,新奇引人。

1今人古化

今人古化,就是让令人“复古”。回到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在今昔对比中表现文章主旨。《我和张骞一起梦回楼兰》,通过梦境。表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新奇引入。

2古人今化

古人今化,就是让古人“复活”,走入现代人的生活。借以反映当今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考佳作《高考名人录》,作者大胆想象,让方仲永、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复活”,集中在同一考场参加当今的高考,抓住这些人物固有的性格特点与身世经历。通过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出不同的人在高考的考场上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心态,以及对高考不同的认识与看法,从而巧妙表现“酸甜苦辣话高考”的话翘。考试结束之后记者的采访与后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文章以新颖的形式,反映当代学生高考的酸甜苦辣,表达作者对高考的感悟和体会,新奇有趣。

陈鲁民《苏东坡的博客》。说苏东坡“听到时下网站的博客点击率竟然被几个青年男女领先,心中甚是不忿”,于是也开通博客。贴出《赤壁赋》,只有两名读者,一句留言;贴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反应平平,波澜不兴;贴出《东坡论东坡肉》,点击率骤增;贴出《文豪苏东坡与才女苏小妹斗智》,点击率扶摇直上。好评如潮;贴出《苏东坡的婚外恋》《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恩恩怨怨》《当事人谈乌台诗案的真相》等文章,点击率像火箭一般猛往上蹿,网络上刮起了一阵“苏旋风”!消息灵通的广告商也闻讯赶来接洽。正准备在他的博客上刊登广告。这一情节的发展。反映出高雅文学受到冷落、低俗文化反受追捧的现象;点击率想要高,“故事一定要离奇、刺激,不怕造假,只要好看就行;立论一定要惊人骇世,离经叛道,与众不同;题目一定要诱人,吸引人眼球……”揭开了低俗文化的面纱。文章巧妙反映世象,针砭时弊,别有情趣。

1阅读下面四组词语,然后按要求作文。

(1)导弹、难民、艾滋病、黑客、恐怖袭击

(2)股市、麦当劳、网络、足球、好莱坞

(3)求职、出国、反腐败、WTO、高考

(4)蓝天、大海、森林、雪山、恐龙

要求:在四组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词语,构成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五个词语可以在一组当中选,也可以在四组当中交叉选择;②立意自定;③体裁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2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老百姓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鹿的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而被啃食、践踏得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足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去。鹿又四散奔选了,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要求: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界的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角度,写一篇作文。全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投稿邮箱:bantou007_2001@163.com

猜你喜欢

文章
一袋干粮
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