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时光
2009-01-28BARULAWANG
BARULA WANG
这是一个讲究血统的年代,奢侈品一个个都以“Since 18××”而荣耀,它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悠久历史。随着钟表市场的一路走高,欧洲出现大量闭门造表的青年,他们白天在公司里可能是个修表技师,晚上则摊开图纸挑灯夜战,拉近梦想和现实间的距离。
金雕,表盘的赢家
一个独立的制表师,一开始也许并不具备创造品牌的能力。他们的最佳路线就是先做出有影响力的作品,然后被大集团收购,有科研经费后就无后顾之忧,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这就像一个等待奖学金的学子,在得到青睐之前有一个寂寞而艰苦的开发期,如果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就只能把制表当作爱好了。
Kees Engelbarts在这条路上,算是成功者。
时间回溯到90年代,Kees Engelbarts在荷兰Schoonhoven著名的手工艺学校Gold-and Silversmith学院(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的合作伙伴——珠宝匠PaulPertijs)毕业后获得了雕刻师的文凭。随后去了德国ldar-Oberstein的一间职业学校学习珠宝设计。这一段经历让他的雕刻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在那里,他学会了在显微镜下雕刻的技术。1994年,Kees开始以一个专业钟表雕刻师的身份工作,并在日内瓦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下这个决心比较容易,因为在拥挤的舞厅,他遇见了一位名叫pascale的女士,她后来成为了他的未婚妻。
作为一个优秀的工匠,他迅速得到了业内的肯定。
从雕刻到手表创作,他的朋友安东尼·佩雷佐索(antoine preziuso)为他提供了各种机芯让他拆卸、雕刻、做装饰、然后重新装配。慢慢地,他的雕刻技艺开始进入手表内部和机芯的核心部分。自此,他的创作激情就留在了手表上。
Kees开始为一些钟表公司创作了一批复杂的雕刻镂空手表,其中包括积家(Jaeger-LeCoultre)、恒宝(Hublot)和哈利·温斯顿(Harry Winston)等知名的高级钟表品牌。
作为业界知名的新晋设计师,Kees开始思考寻找欧洲以外的创作灵感。通过与日本的朋友接触,他学会了一种历经数个世纪的技术——木纹金属(Mokum e Gane)。“Mokume Gane”源自于日本,“Mokume”意思为木纹或木节,“Gane”为“Kane”之音变,意思为金属。制作Mokum~的金属种类众多,凡是纯金、白金、925银、纯银、红铜与黄铜都可以作为Mokume的合金。它讲究把不同的贵金属层叠在一起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花纹。
Kees坚信这种技术可以达到外观及其美妙的手表成品。随着不断的探索,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真正制成了第一快龙表。用这种技术来制作面盘、表壳、自动盘等,配以他独特的金雕技术,使每一块在他的手下的表都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生命。这使得他的面盘比任何一个品牌的表都要辨识度高,他在表界的身份也很快从“制表师”转为“金雕师”。
1997年,Kees制作了第一只自己的手表。
两个荷兰人的“日内瓦”
创立Comelius & Cie并担任创作总监一职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二步。
2007年的夏天,Cornelius&Cie作为新兴高级钟表品牌在瑞士的日内瓦成立。两个荷兰男子在这个钟表之都创立了他们自己的品牌,他们就是著名的雕刻大师KeesEngeIbarts和珠宝匠Paul Pertiis。品牌建立的这一年正值Kees Engelbarts四十岁,而品牌的名字则是来源于Kees的教名——Cornelis。
Paul Pertijs毕业之后,继承了父亲在荷兰布瑞达的珠宝店。多年来,在Paul的努力之下,他的高级珠宝店由仅有的一间扩大到了现在的Pertijs珠宝集团。在看到KeesEngelbarts以1935 A,Schild机芯创作出的一只手表后,Paul提出与Kees共同创建Cornelius & Cie品牌,并作为公司董事来执管运营。
尽管品牌目前并不自行生产机芯,但Kees却愿意给极其稀有珍贵的自家品牌使用同样罕见的古董机芯。同时,一定保留同款后备机芯用以维修保养。
Kees对复古机芯进行了个性十足的创新改造,机芯被拆分开来,每一个细处都再次经过手工细细雕琢,并进行镀铑处理,还在零件上进行完美的镂刻装饰。然后,由大师Jerome Willert带领的一众技艺高超的制表工匠对机芯进行再次组装。而由于不对称的表壳形状,Kees Engelbarts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独特的表带装配系统来固定表带。而顾客还可以提出个性化要求,让大师们为自己创作独一无二的表款,例如在发条盒上雕刻个性化语句甚至图像,并能从表盘的特设窗口中透出。而完成的手表也被放置在由著名建筑设计师Piet Boon特别设计的表盒中,展现出由内而外的精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