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现实关系的认知

2009-01-28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现实空间

周 星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统辖媒介、新媒体传播普泛性影响的时代。就网络而言,其发展速度的确为人始料不及,时至今日,关于网络的文化研究也还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这是个新媒介时代到来带来的急迫问题。早在2003年指导研究生写作关于“网络谣言”、博客研究等相关于网络的学位论文时,许多人对于网络为何的认知还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对于网络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在后来一年以及延后的学位论文答辩中,博士硕士接续完成了网络新闻、网络谣言、博客等相关学位论文,而几年答辩中不时遇到不少学者的疑问,比如对于“博客”名词的陌生而小心翼翼的探询答辩,显示那时关乎网络的“博客”不仅对于学术界而言不够熟悉,就是在网络界也还没有成为十分兴旺的现象。隔年后,有学者参与答辩发现论文中几次出现的“播客”字样,以为是“博客”的误字而指摘,弄得颇为尴尬。这一切却也证明着网络发展的迅即以及由此造就的认知的脚步跟不上发展的现状。

但也就在几年之间,网络不仅已经成为社会通见的媒介对象,而且几乎可以包容以往的各种媒介,乃至于有人断言,在不出十年之内,网络将统辖包括书籍、广播、影视等多媒介而成为传播的主导核心媒介。

这是一个不能不正视的现实。网络已经是现代生活生存不可或缺的对象,也是改变人们观念的重要媒介。我们几乎已经离不开网络组织成的新型空间,而网络也越来越深入的介入人际社会的生存法则、依托途径和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中。所以,研究“网络社会”的命题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网络超速度的突进已经匪夷所思,但却和中国迅猛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协调,看看2008年的中国网络发展状况数据: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网络使用的总人数达到2.98亿万人,比前一年上涨了42%。并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为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以接触到网络。中国宽带网民数已经有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首次突破1亿实现1.17亿,这个数字较2007年翻了一番多。随着2009年初国家3G牌照的发放,预计未来几年无线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无线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应用将在3G时代逐渐凸显出来。还有,209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这个数字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增速远远超过城镇。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近发布的数据,2009年9月30日止,中国网民数达到3.6亿人,约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0%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27.1%。2009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约1.55亿人,预计200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两亿人。

总体而言,互联网最重要的上网人数、宽带用户、以及网站域名三大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拉开了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这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而在主要互联网应用使用率调查中,网络求职、更新博客和网络购物位列增长最快的应用三甲。

网络自成体的“社会形态”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网络时代的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更不能回避。不言而喻,上述描述就是中国网络兴旺发达的真实图景。及早给予网络性状的解释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对于网络文化的分析却还需要深入,而关于网络作为新型的空间的文化分析却似乎没有展开。网络研究者郑志勇博士的专著《网络社会学引论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是具有开拓价值的研究,其书开宗明义提出,对于“网络社会”的指称是建立在对于人际社会衡量标准之中类比于网络构建的一个虚拟“社会”形态的思考,网络而成为“社会”,不仅仅是其作为一个人际构成的类比,而实际上是因为其自足完整的社会形态意义的观念认知。站在这一角度进行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对虚拟却似乎实有的影响人际社会关系的网络社会,做条分缕析透视的对象。郑志勇明确将网络社会界定为: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存在运行于网络时空的相对自足的社会体系,亦即所谓的“虚拟社会”、“赛博社会”。这认识的要害在于网络时空的自足性认定和虚拟的性质廓清。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面对网络时代的现实图景中“网络空间”的认识。毫无疑问,网络不但影响并且还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重要的是,它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之“中”(而非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在越来越多人不能不介入网络社会时,一个似曾相识却许多表现规则都不同于实有生活状态的网络空间,为人们打开了更加自由无拘的天地。于是在观念变化、人众变化和现实社会感知变化上,网络世界已经横亘在人们常态生活之中。

其实我们都成为网络空间的成员,比起以往没有网络的实体社会空间人们而言,“一心两用”的性状、“两幅面孔”的角色转换等都成为跨越生活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可能。这才是我们不断疑惑而需要勇气和理性直面的现实难题,简单抗拒显然无济于事,一味听任也不是良方,对于包容网络世界的愈发重要的社会现状,给予恰切的揭示并提出应对的策略,是迫在眉睫的要务。认知是基础,应对是必然,而坦然迎接是必要之举。

由此,无论人们如何判别,如何看待网络时空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看似虚拟空间的网络却牵连着在现实实体空间中生存的人。很难说对于当今的人们思维视野而言,网络空间是个纯粹远离人际关系的虚拟世界,它的存在和影响人际关系的事实就是虚拟而不虚无的对象,所以,正视网络如同正视现实一样重要。我们已经看到现实法则对于网络社会一样具有影响约束作用:网络社会对于现实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前述《网络社会学引论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中,作者探究了网络媒介其实提供了个社会性的空间,在这一个网络空间中,网络社会的成员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社会互动,并且乐此不疲。如他所论证的,实际上,网络社会成员之间是在信息及互联技术基础上进行的符号互动,他们实体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被一个隐形的空间遮蔽而网络社会的符号互动成为网络社会成员的意义沟通过程,由此,网络空间的沟通的有效程度依赖于对互动符号体系的理解。显然在探究中作者强调了网络社会互动过程的“角色扮演”问题重要性,而这正是现实社会对于网络空间疑惑乃至于误差认识的根本所在。从某种意义上看,作者提出的网络社会互动的角色扮演扩展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内容,并对人的整体社会化过程起到积极作用的认识是有启示意义的。我想,这正是研究的价值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虚拟的现实和现实的虚拟关系,以及现实空间扩大与虚拟空间膨胀的问题,还有,虚拟模糊现实与现实决定虚拟的现实性问题。

比如,网络虚拟的现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和现实有关联,作为人际社会的一般法则横移变异到网络空间中,却超越了现实法则的诸多限制,于是在网络时空中冲浪的人们恍惚中获得超越现实的快感。在这里,网络和现实的虚拟关系藕断丝连,网络社会是一个感觉中的“现实社会”,但触碰的拘束感淡漠,敢作敢当的快慰增强,快感的获得和实现是建立在和现实

的比照与联系上的,却自由无拘。由此带来的就是现实空间无形扩大,作为人原本就有站立在现实之上的想象空间创造的本能,艺术实现或者心理祈望都是实现的领域,只不过网络空间将其“实有化”,在个活灵活现的对象性的网络空间面前,人的现实空间感大大增加。我们不能忽略这一问题,也不能漠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艺术幻化和心理想象落脚的空间。简单指责其虚拟不能完全解决其诱惑背后的合理性支持。但显然,虚拟空间膨胀的问题却影响深远。在梦幻或者想象祈求的东西常常遇到现实的阻碍,技术实现的网络空间不是物质性的现实空间可以照搬、刻印复制的对象,于是虚拟就是虚拟、实有还是实有的矛盾必然冲撞。

其实,虚拟模糊现实是不少人共有的忧虑,但许多时候是忽略了人具有想象的本能这一前提,没有网络空间,也依然有想象空间:在口头传输阶段是听觉的想象的满足,在印刷媒介时代是文学想象的实现,而在图像时代则是视听一体的想象和置换,及至网络空间中,互动交流更容易造就迷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而已。任何时候都有执迷和深陷想象空间的心理变异可能,但网络空间造就的置换感更为直接和设身处地凸显和强烈。这里没有为网络可能造就的危害开脱的意思,但转换角度还需要提出:现实实际上还决定虚拟的现实性问题。在对于网络的批评中,正是人们站在现实法则和习惯尊崇的立场上的合理性,却可能进一步忽略了其实虚拟空间难以离开现实决定性。在网络空间中,归结的法则还是现实法则,否则人们依托于现实建立起来的网络认同感将无法获得共鸣。在作者的研究中分析了网络个体通过网络空间的叙事和行动进行的主体建构过程,其取决因素很多,但现实性基础依然不可或略。只是网络社会环境下的主体的客体性、多重性、生成性及自认同问题有自身的实际运行规律。

现代人们结结实实遭遇着网络世界的角色转换,只要你进入网络就不由自主要变幻心态。从某种角度看,以往难以想象的网络世界再造着我们,而“我们”也其实不仅仅是身份证确立的个体或机构社群归拢的群体。我们不能不面对网络社会,也改变着对于文化的认识。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其实转瞬就可以转换身份的文化,也触发着当今的网络的文化生产。如何认知网络文化生产的问题,是显然需要观念变化和理论准备。不言而喻,已经开展的研究为网络社会的文化生产所依托的环境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究,面对以网络时空为其环境、以人的数字化生存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显然有其生产要素和表现形态的差异。我们看到研究者开始对于网络文化给予新、旧文化质素的必然冲突和差异性状态导致的种种矛盾现象做了理论的分析。在这里,对于网络社会的符号体系及指意体系的生产给予界定分析的确必要。不能简单依凭日有理论言说来横移分析或者指责,建立在不尽致的环境下的意义生产,应该有恰当的意义阐释体系,像郑志勇博士这样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进步阐释的基础。而在网络社会的文化“狂欢”的认知又似乎打开扇新鲜认识的可能,至少对于在意识和行动两个方面具有解放意义的认识值得思考。

网络虚拟与现实落脚关系研究已经展开,而网络社会学的意义也越来越显现,我们不能不更为关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对社会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寻求积极适应、有效利用和防范文化片面的方略,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问题。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现实空间
创享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