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打人是好事吗 等

2009-01-27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打人攻击性衣服

3~4岁 孩子的问题

宝宝打人是好事吗

钧钧妈妈问:钧钧上幼儿园了,他不像有的孩子,到新的环境中会哭个不停,小家伙看上去倒是很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都为此松了一口气,总算能顺利入园了。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却让我们烦恼不已。上幼儿园没几天,老师就告诉我,钧钧在幼儿园打小朋友。我们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打人的孩子是没礼貌的孩子,老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会没人跟你做朋友的……但收效甚微。我们很担心他会越来越跋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管住自己呢?

答:“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也打他,别让他感到你好欺负。”类似的话我们听来不陌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是家长的普遍心态,为了避免受欺负,以牙还牙是最直接的方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打人并不是坏事,能练就孩子勇敢的品质。由此可见,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实际上与大人的影响很有关系。有的家庭夫妻争吵,相互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这些都是孩子最直接的负面教材。有的家长习惯于用暴力方式惩罚孩子,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认为打人骂人是权力的象征和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还有,过分的溺爱使孩子滋生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等过于自我的观念,不懂与他人分享,也容易采用攻击性行为。此外,有的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和语言也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但是用暴力的方式获得自我保护显然是一种误导。大人必须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及时地制止和疏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3~6岁时会出现第一个高峰,与同伴争抢玩具是出现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诱因,具体表现为骂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物品、破坏行为等。有的家长会有疑问:没人教宝宝打人的行为和骂人的语言,他是怎么学会的?模仿是学前儿童的重要学习途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们的大脑,这些信息会在他们的游戏、同伴交往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反复的强化。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他的交往对象变成了与之呈平行关系的很多幼儿,交往范围和对象的扩大必然会增加冲突的机会。攻击性行为会产生不良的同伴关系,遭到同伴的排斥,继而影响他今后的社会性交往。

那么,如何纠正和制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

一是及时制止第一次。孩子的第一次攻击性行为可能是模仿,可能是情不自禁,成人应该及时予以制止和疏导,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会疼会很难过,没有人愿意和打人的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和孩子明确约定:保证以后不出现这样让别人不喜欢的言行。坚持正面疏导,帮助孩子了解“受人喜爱的孩子”的形象,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定标准。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不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学着用“讲道理”的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克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教会孩子深呼吸,在心里默念数字,以此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干脆退出争吵,或者给同伴讲讲道理,请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总之,不断尝试保持冷静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他人谈话。

二是让孩子管好自己的双手。对于一些行为过激而又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可以要求孩子从管住自己的双手这一具体要求开始,给孩子信心;如果与同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或者打人次数减少了,就给孩子一次奖励。辅之以丰富的情感引导和移情训练,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4~5岁 孩子的问题

穿衣服,让她自己做主吗

朋朋妈妈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朋开始挑三拣四了,特别是早晨,我们都急着要上班,她却不紧不慢地抉择自己今天穿什么,有时候还要在镜子前面照照。有一次,我听到她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新裙子,滔滔不绝地说这裙子是谁送的,花纹如何漂亮……女孩子爱美是天性,可是朋朋这个特点也来得太早了点,我真担心她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这样会不会影响她在幼儿园和上学以后的表现呢?

答: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孩子自己选衣服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说明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需求,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要求和自主需求。大部分孩子会在4岁左右就表现出对自身的关注,吃的、玩的、穿的都渗透着自己的偏好。这一阶段,家长常常为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烦恼,在幼儿园,老师则开始鼓励孩子参与一些自主性活动,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游戏、吃自助餐、鼓励孩子表达与表现,这些都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自主性是个体表现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试图脱离对他人依赖的个性特点。自主性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素质,对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品格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幼儿自主行为出现的关键阶段给予支持。

孩子频繁更换衣服或者搭配衣服缺乏美感可能背离了自主发展的意义,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家长应予以指导。有的孩子穿这件不高兴,换那件仍然不满意,最后翻遍衣柜,反而没衣服穿,这时孩子把更换衣服作为一个过程,他的乐趣在于“翻箱倒柜”,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有的孩子尽管花了时间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最后的搭配效果却让大人啼笑皆非。有的小女孩模仿大人穿露背装、穿高跟鞋、染头发、涂口红。还有的小男孩坚持要跟着女孩子穿裙子。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初步的自主发展萌芽,家长应该进行积极的保护和正面的引导,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那么,家长该为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些什么呢?

让孩子在前一晚选好衣服。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早晨还要花不少时间帮孩子选衣服,无疑会让时间更紧张。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前一晚就决定明天穿什么,摆放整齐放在床边,而且要跟孩子约好,既然决定了就不可以临时改变。

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美感。有的孩子会把自己喜欢的统统穿在身上,显得凌乱不堪,没有美感;有的孩子喜欢穿成人款式的衣服。对于这种情况,妈妈们可以让孩子多看看童装图片,让孩子对颜色的搭配和童装的美有一定的感知,为自己挑选衣服提供参考。

允许孩子有暂时的模仿。有的孩子喜欢跟妈妈一样涂口红、穿高跟鞋,没耐心的妈妈会认为孩子“爱臭美”,把孩子数落一通。然而,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漂亮的,妈妈的形象通常是他们模仿的样板,他们认为涂口红、穿高跟鞋、彩色头发很漂亮。此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大人需要修饰,小孩子不需要修饰就很好看,让孩子逐步从模仿大人转变为模仿同伴。

注重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的培养。男孩子爱穿女孩子的衣服可能是由于模仿,也可能是孩子偏爱,家长切不可给孩子扣上“娘娘腔”的帽子,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同还不是那么牢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区分哪些东西是女孩子用的,哪些东西是男孩子用的,帮助孩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性别角色。

5~6岁 孩子的问题

宝宝太懒散,怎么办

乐乐妈妈问:乐乐似乎总是心不在焉。上幼儿园的时候常常丢三落四,要么忘记带玩具,要么临出门才想起要穿球鞋。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幼儿园也经常发生:少穿一件衣服,午饭后忘记漱口,忘记系鞋带,忘记拉拉链,等等。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还了解到乐乐上课的时候也不怎么专心,老师刚讲过的要求,他转身就忘了。乐乐并不是个笨孩子,但是这种懒散的习惯会影响他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他自我约束能力也很差,有什么办法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呢?

答:懒散,似乎是现代城市儿童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做事情有始无终,无耐心、无坚持性,随心所欲,意志力薄弱,不顾他人感受。懒散并非一日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产物,譬如,孩子吃饭拖拉,看电视无节制,用过的物品没有“物归原处”,弹完钢琴后没有盖好琴盖就离开,睡懒觉,画画乱七八糟……这些行为的形成与现代父母过于包办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任其发展,对孩子的责任感、意志力、上进心、情感世界、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形成,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家长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爱睡懒觉;是否在吃饭时喋喋不休地讨论与吃饭无关的问题;是否会在周末看电视到凌晨,或者与朋友去酒吧很晚才回家;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把鞋子踢到一边,或者,把脏了的衣服随意挂在床头;是否总是看不惯孩子自己整理的物品,要亲自上阵帮他整理……如果都是“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能就是孩子懒散的直接原因,要求孩子做一个有规律的人,家长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稳定的行为方式,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无规律的生活、学习,随心所欲的处事等不良习惯在幼儿初见端倪时就应该及时改正,否则后患无穷。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改掉懒散的习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孩子必须在各个方面学会约束自己,将每件事完成得井井有条。首先,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幼儿园时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上小学后会有一定的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坐得住,管得住自己的言行,保证思想高度集中。其次,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整理书包是每个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必修课,书包、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水瓶等都与孩子朝夕相处,每样东西都非常重要,对孩子而言,管理好这些物品才能保证每天的生活能够正常开展。最后,学会管理自己的事务。放学后及时完成家庭作业,做好复习与预习,准备好次日上课的课本等等,学会为自己做计划。

如果家中有个小懒蛋,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好习惯从吃饭抓起。吃饭是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避免吃饭时间过长、挑食、饭前讲条件、吃零食、聊天,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吃饭氛围,对孩子逐步提要求、定规矩,每天进步一点点,用实际行动逐步改掉懒散行为。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意味着要抓紧时间完成任务,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把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做事有始有终、不拖拉,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第二天的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作息制度,督促孩子执行。

用过的东西物归原处。用过的东西随便乱扔,再用的时候到处找,会无形中助长孩子办事拖拉的习惯。

适当参与家务劳动,避免包办。家长要鼓励孩子适当承担一些家务事,掌握一些整理内务的技巧,使孩子养成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习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休息张弛有度。睡得安心,学得专心,玩得尽心,良好的作息习惯能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在保证孩子一日睡眠的前提下,家长应该用各种活动来调节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得紧张有序又愉快。譬如,学习累了,可以用户外散步、倾听音乐、有选择地看喜欢的节目等途径作为放松的方式,而不是睡觉或者精神上处于懒散状态的无所事事。

一切贵在坚持。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家长都应该助孩子一臂之力:每天都要按时起床,和孩子下棋一定要到一局结束,让孩子坚持自己系鞋带和扣扣子、自己整理书包,一定要参与几件家务事,绘画等作业不可以拖延到第二天完成等等,家长切不可忽视诸如此类的小事,这些生活中的小瞬间才是培养一个聪明勤快、有责任心、乐观向上孩子的绝好时机。

猜你喜欢

打人攻击性衣服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小衣服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