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虚云大师佛学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

2009-01-27欧阳镇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老和尚和尚佛教

为纪念虚云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千年禅宗祖庭云居山真如寺于2009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在庐山西海温泉宾馆举办首届虚云大师佛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会上收到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近60篇。代表围绕虚云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虚云的禅学思想、虚云的禅悟智慧等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虚云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

黄心川指出“佛教在中国二千年,出现了无数的领导人物,道安、慧远、罗什、玄奘、法显、义净、慧能、道一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影响后世者极大,迄至当代,虚云老和尚则是这些领导人物中最杰出的一位。”他进一步指出“虚云老和尚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影响之深,除了太虚大师可与之比肩外,尚无其他人可比。虚云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全面的,也是显著的,但是我认为他对中国佛教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培养了后人,使佛法能够得到继承,佛教的慧轮才运转到今天!”强调虚云和尚为“杰僧”,并且概括虚云和尚的功绩为四点:一是保持中国佛教的民族特色,继承禅宗活泼的传法传统;二是嗣法临济、曹洞,远承断嗣的沩仰、云门和法眼三宗;三是提倡禅、净融合,八宗兼传并弘;四是力挽佛教颓势,恢复和振兴佛教名山祖庭。姚卫群认为“虚云和尚是近代中国影响很大的得道高僧。……(他)在动荡的年代,坚持佛教思想的基本理念,爱教爱国,利益众生,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广大民众的心灵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建树就是强调并践行了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佛教修持理论。”陈坚提出“应把虚云和尚的‘无畏布施称为‘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认为太虚模式的‘人间佛教,其内容主要是面向人间的‘法布施和‘财布施,至于面向人间的‘无畏布施则始终没有列入‘人间佛教的范畴。只有将虚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和太虚模式的‘人间佛教合起来才是人间佛教的全部。”惠空法师认为“虚云老和尚以其修持道德望重于世,对当代教运法灯之延续有其牛耳地位。”他还依据虚云老和尚年谱,将虚云老和尚在当代佛教之风范与作为概括为:僧伽风范、道场建设、教运折冲、禅风高幢、教禅会通、传法续灯。云南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在《虚云老和尚及其门下十比丘》一文中指出“虚云留给后世不仅是数十道场那么简单,而是给后世四众弟子树立了作为一名佛子如何安身立命的典范,示范了在现今社会如何才能真正振兴佛教的妙方。”戒毓认为“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以后在中国成就最高的禅师,为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行空认为“虚云老和尚堪称我国近代佛教制度的奠基人。”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虚云老和尚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佛教理论的,又有佛教实践的。

2、虚云的禅学思想

虚云老和尚在禅学思想上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既具继承性又有创新性。张云江从以戒为基、勤苦为道、真参实修、重视因果、农禅并重五个方面论述虚云禅师对唐宋禅风的继承。黄公元将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叙述为三个方面:一是一身兼祧五宗法脉;二是圆融处理禅净关系;三是圆融处理禅净与教、律的关系。伍先林认为“虚云在禅法上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同时他的稳实、绵密的禅法又具有以看话禅融通默照禅从而融通看话禅与默照禅的特点,同时也还主张以禅融净而禅净融通,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朱明忠阐述了虚云禅修观的六个特点,如主张以“戒”为本、强调明心见性、提倡参禅生活化、倡导农禅并重等,指出“这种禅修观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体现出佛教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特征,也体现出传统出世佛教向现代人世佛教的转化,真正弘扬了现代人间佛教的济世精神。”魏建中认为“虚云是在继承南宋大慧宗呆以来的看话禅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形成了一种适合现代人修禅的禅法体系,对现代人学会如何从‘看中回眼生命的源头从而达成生命的自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昌莲法师认为“虚云综理五家禅法要旨,力倡看话禅,兼弘默照禅,外以弘教扬禅,内以持戒修心,依禅定功夫与境界论其心性的修养,以提升人格与道范,以至净六根,清三业,直下觉悟而后已。”他还进一步指出“虚老的这种继承传统而有所创新的新禅法,在今天仍然具时代气息与社会需求化。”提出“虚云和尚修学并举,解行并重的禅修方式,充分展示了一代大师对信解行证四次第的理解和实践。”二是禅净双修、禅净不二。理净说“虚云老和尚的禅净双修思想,是主张参禅与念佛不二的。”李海峰从信解行证四个方面阐述虚云法师的禅净双修思想,总结出“虚云法师的禅净双修不同于普通人的理解,他提出念佛为缘起,参禅为究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之后再进行参禅就较易得证,动中念佛,静中参禅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同时他也指出念佛法门中一心不乱之修证境界与参禅无二。”顾伟康指出“实际上,早在1955年,虚云和尚就点明了以《四料简》为代表的偏激见解的根源,乃是误解《圆通偈》,同时也就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融会权实法门,贯通禅净之法的关键,是‘虚心研究圆通偈。”李万进提出“虚云和尚的修行观之要旨在于主张一门深入,精通一种法门即可在佛法真谛的体悟上获得收益与受用,故而参禅与念佛不过是如何契人佛法真谛的法门而已。众人修法切忌贪多而不精,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虚云和尚在这里,已经明确了其禅净互融互摄、互为资用的修行模式,以此模式去自修与开示学人。”徐文明指出“虚云一方面主张禅净不二,劝人念佛,同时也反对轻视禅宗的错误看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赖功欧提出虚云和尚的“保任”修行观,这种“‘保任作为一种禅宗的修持功夫,其根本特点即在悟后不能舍弃,保持一种禅家那种定明澄彻的禅悟境界,而且悟后既要绵密谨持,任运起来又要能轻松自由。精勤保之而能自然‘任,之,才是禅宗保任修行观的核心所在。”

3、虚云的禅悟智慧

韩敏等通过虚云与弘一戒律思想的对比,认为“灵活弘戒,戒规并用”作为“虚云式”戒规思想特色之一,可以看作虚云在应对佛教内外困境时做出的积极回应,是其在佛教组织形式和戒律制度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其昭示我们佛教在于随缘开化,非刻板固守;其告诫我们佛教在于自力更生,救济众生;其劝告我们务必坚持以戒为本,重视佛教的僧格培养和道风建设。陈金风认为“虚云大倡以戒为师,固然是对南禅百丈清规的恢复与肯定,但同时也顺应了历史潮流,不仅为保持佛教自身衍传而已,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用宗教理论补充法治不足的需要,这是他积极回应近代佛教的复兴思潮的主要方式。”向慧以虚云所制定的规约为中心,对虚云因时因势,契理契机地制定规约、整顿僧团的缘起、理念,虚云规约的内容、特点等展开探讨,得出结论是虚云制定的规约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牛延静指出“在当前,我们重新学习(虚云)老和尚所制定的规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解决当前僧团建设方面的寺院管理、佛法修行、道风建设、僧才培养等问题提供借鉴。”明尧居士认为“在道场建设方面,虚云和尚借助祖师道场的历史文化优势,全面培护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条大根——修证之根、戒律之根、经教之根、现实之根,这就是为什么虚云和尚和他当代的法嗣们能够支撑起中国汉传佛教大半边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欧阳镇将其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化解矛盾,维持家庭的和谐;二是化解冲突,保护寺院的利益;三是化解干戈,维护社会的稳定。郑筱筠等认为虚云法师的护教思想主要表现在:勘查风水,顺山势调整寺院建筑及其结构;修整佛寺,庄严佛像;严格戒律,整肃僧仪;稳固经济,收回寺产;施设方便,成就净土行人等五个方面。黄夏年认为“虚云所开示的法语,生动活泼,寓意深长,出典有据,哲理性强,将禅宗的理论发挥淋漓尽致,为后人作出了一个榜样。”段玉明说到“虚云阐教、弘教之诗偈,含有很深的佛理禅意,因此在释读虚云诗偈时不能仅就文学层面着眼,而更应在宗教意蕴上多做功夫。”冯天春、蒋九愚认为“虚云的茶诗中凝聚着虚云禅法的修行智慧。”在诗歌上,罗福明认为“虚云和尚的诗歌特色,既有言约意丰、精当传神的一面,也有口语化、生活化的倾向,选词造句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陈洁认为虚云诗歌的艺术特征为:一是重托兴、缘情而非言志、正得失,避免了禅诗容易犯的主题先行的毛病;二是诗作虽然重性情,却又以佛理禅意为主旨,在客观上起到了原道、弘法的社会功效;三是艺术手段高明,诗歌的整体意境超然脱俗,尤其体现在炼字之精妙和能避五俗。此外,会上还探讨了虚云和尚僧教育、神通等方面的思想。

总之,这次会议成果丰硕,对深化虚云思想研究将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老和尚和尚佛教
三个和尚有水吃
佛教艺术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老和尚的佛珠
小和尚的烦恼
看中国·在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