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撑起一片朗朗的晴空

2009-01-26宣静娴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体罚差生作业

宣静娴

据统计,有20%左右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因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恶化并引发的许多恶性事件也常常见诸报端。那么,师生关系恶化究竟是谁的过错?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成因分析

日前,笔者对本校3~6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态度简单粗暴,伤害孩子的自尊

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经常采取严厉训斥、强制检讨、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教育手段,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使其产生对立情绪,拒绝教师的说教,甚至故意和老师对抗。下面的情形是我们常常见到的:

对积极举手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是鼓励,而是说:“瞎举手干吗?不懂装懂!”于是,在呵斥声中,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少。

对在上课时问与课堂无关问题的学生,老师不是因势利导、委婉解释,而是说:“这些内容与上课无关,不要乱插嘴!”于是,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便被生生扼杀在摇篮中。

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不是帮助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抱怨:“你又给班级拖后退了。”“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还学不会呢?我看你就不像是读书的料。”如此,孩子更畏惧学习了。

……

2.处理问题主观臆断,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对立

实践表明,处理问题时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盲目猜测,偏听偏信的老师,是学生最不喜欢的。

学校有一女生(去年已进中学),父母都是聋哑人,从小靠不识字的奶奶抚养长大。她读书不太用功,与同学关系也处理得也不够好,有时还偷拿同学的钱物。正好有一次,班上同学丢了50元钱,我凭直觉认为,一定是她拿的!于是,我对她进行了严厉地训斥,可她只有一句话:“我没拿!”我非常生气,让她在办公室反思20分钟,并让她在纸上“招供”。谁知,她在白纸上写的还是那三个字:“我没拿!”僵持不下时,一位老师跑来告诉我,说钱找到了,就在书包夹层里。“老师,你没有调查清楚就一口咬定是我……”女孩带着哭腔向我抗议,眼里写满了不满和委屈。

这件事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尽管我当场就向她道了歉,但每次看见她时,还是感到非常惭愧。而她在事后好长一段时间里,也总是躲着我。由此,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处理事情如果仅凭主观经验盲目猜测,只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抹不去的阴影。

3.严以律生、宽以待己,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对自己却不严格要求。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学生没交作业,老师查问时,他若无其事地说:“我交了!”老师问为什么撒谎,他竟坦然地说:“反正作业老师常常不批,我交了也是白交!再说,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太多了,晨间作业、课堂作业、午间作业、家庭作业等等一大堆。老师只管下命令让我们埋头做,自己却不批改作业……”这位学生的直言,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合格教师的“榜样”作用确实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4.戴“有色眼镜”看人,给学生贴上沉重标签

教师接手一个新班时,常常会对学生进行评定分类,在心中建立起优生档案和差生档案。教师心中的差生标准通常是:不守纪律,自控能力差的;上学期考试成绩差的;学科教师或前任教师公认调皮的;作业书写潦草的;性格内向,上课不发言的;穿戴不整洁的,常流鼻涕的;长相不机灵或有残疾的;等等。一旦进入了教师的差生档案,他们便很难从中走出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对于那些本来学习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心中差生档案的建立,无疑使他们从一开始接触新的老师时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掉进了教师设置的“陷阱”中。于是陷入学习困境便是意料中的事,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也随之产生。

5.典型树立不当,让学困生掉进深渊

课堂上,老师常会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应该向××学习,而不应该向××学习。”这种指名道姓的教育,其实就是在学生中树立“善恶是非”的典型。被树为先进的典型,自然是幸事;而被树为反面典型,便只剩下可悲了。教师漠视你,同学轻视你。找不到应有的位置,他们自然就灰心了。掉进孤独和无望深渊中的他们,逆反心理就很自然地生成并寻机爆发了。

二、对策思考

1.倾注师爱,融洽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对抗心理,乐于接受教育和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

2.提高修养,锻造魅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展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启迪者,更是学生言行的引导者。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解剖自己,反思自我,纠正自己的错误习惯和对学生的偏见。

3.尊重事实,善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教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对后进的学生,教师还应给予更多关怀,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如此,教师才会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

4.友善教育,细致入微

首先,教师要“言在理上,以理服人”。育人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在学生困惑和急需帮助时,教师能够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在“有知音促膝谈心之亲切,无严师耳提面命之紧张”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会虚心接受,而且会由衷地感激教师的热情帮助。其次,教师要“言中有情,以情感人”。俗话说,“良语一句三九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教师如果态度冷冰冰,言词硬梆梆,很难设想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理中蕴情,情理交融,才能起到教育、鼓励的作用。再次,要“言而有信,以诚取人”。凡事要慎重考虑,而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要做的事,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一个教师如果好说大话、好高骛远,提出的目标老是落空,就会在学生中丧失威信;一个教师如果重诺守信、一言九鼎,他的话才会有号召力。

5.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由于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区别对待。对于因缺乏知识经验而造成的逆反心理,要针对他们的实际,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观念;对于因教师教育措施不当而造成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对于教师要求过高、过急、过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的学生,教师要反思自己有悖于师德的行为,摈弃强制粗暴的手段,用爱心与真情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总之,教师只有尊重和信赖学生,以平等、诚恳、友善的态度来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理解学生的不同意见,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最终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体罚差生作业
快来写作业
在书上睡觉
作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找你算账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规范化的学校体罚: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