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机遇和挑战并存
2009-01-25苏西
苏 西
近年来,中国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业界千呼万唤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对新能源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空前提高,今年全国财政仅对可再生能源的预算安排就达到了100亿元左右,比去年高出60亿元左右;财政部联手科技部、国家能源局正式推出“金太阳计划”,提出3年内支持不少于5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在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民间资本也大量涌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不仅是一种国际道义责任,也能获得经济上的好处。“拿CDM(清洁发展机制)来说,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碳市场卖主,占60%份额。这些项目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还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换回设备和技术。现在,一些欧洲国家发现CDM是在帮助中国的发展,所以主张对CDM进行调整,使之不再成为补贴中国发展的安排。”
就在这样热火朝天的背景下,8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次会议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多硅晶、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院姜谦认为,此次会议的内容说明两点:第一,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看做是战略性产业,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第二,很多地方一哄而上,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泡沫现象。
多晶硅:产能过剩产量不足
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最重要原料。2008年,一箱30多公斤的多硅晶售价一度高达10万元,现在却只有2万元。仅两年时间,这个被称为新能源的产业就被国务院常务会议认定为产能过剩的行业。
多晶硅行业一拥而上的局面,是国际国内市场双重刺激的结果。
由于估计原油价格的攀升,欧美等国被迫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因此启动了太阳能光伏市场。德国政府首先宣布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于2003年底安装10万套光伏屋顶系统,政府为此提供约4,6亿欧元的财政预算。西班牙等国紧随其后,也对国内太阳能发电进行补贴。
2004年,无锡的尚德电力凭借中国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进军欧美光伏市场并迅速壮大。2005年,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亿美元,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中国太阳能概念迅速升温。其后两年间,阿特斯、赛维LDK、天威英利等10家企业也先后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国内的各类中小型光伏加工企业更是遍地开花。
四川乐山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前去采访的媒体记者:“去年我们生产的多晶硅简直供不应求,很多厂家都直接先把全款打到我们的账上,这还不一定能订到货。”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多晶硅常常连仓库都不进就直接卖出去了。产业链下游企业如果没有关系,1公斤的多晶硅都别想买到。
暴力掀起了新一轮投资风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高管称:“目前的多晶硅产能都可以满足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的需要。”尽管如此,投资过热仍在继续,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国际市场上,光伏巨头也在扩产。目前国际七大厂均有扩产计划。继2008年12月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厂家——美国Hemlock公司将多晶硅产能由1.9万吨/年提升为2.9万吨/年之后,3月,瓦克亦表示至2010年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充1.3万吨/年的产能,德山曹达将计划在2013年从现在的8200吨提高到14200吨。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至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年7月为60美元/公斤左右。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然而,价格逼近成本并没有阻止国内多晶硅的投资热潮。目前,我国在建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
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企业的多晶硅生产水平仍然比较低,这主要体现再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能多晶硅为多晶硅产品的低端;二是国内企业在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线的规模及成本控制方面比较低端。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二大多晶硅生产厂商,董事长李仙寿告诉记者:“2008年1万吨的产能,这其中合格的有多少?不是我们中国人说自己坏,确实不能和国外相比,中国只有两三家公司能造出合格的多晶硅,未来许多企业会被市场很残酷地淘汰掉。”
低质量决定了产能过剩只是一种相对过剩。据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爱华介绍,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为1万到273吨,其中80%依赖进口,今年的需求预计在2万吨以上,但国内的供给大约为1万多吨,还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现实情况是产能过剩,但产量并不过剩。”
业内人士公认,在这一轮投资风潮过后,生存下来的只能是规模比较大、技术工艺比较高的企业,“过剩应该是暂时的,也许就在明后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启动,需求便会得到平衡。”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太阳能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无锡尚德董事长助理刘志波对媒体表示,光伏行业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两倍,尚德目前也有30%的产能是冗余的,据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助理曾义估计,目前市场上过剩的程度大概是40%。但就在9月18日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却一再申明说:“我们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低端产能的过剩,劣质产能的过剩,低水平重复。”
风能:超常规建设与闲置并存的尴尬
8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多晶硅产能过剩同时遭到批评的还有风电设备生产行业。
据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23%;总装机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名列全球第四。7月份,电监会已就风电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出台了调研报告。报告指出,部分省区近几年风电装机迅猛增长。据中国风电协会副会长施鹏飞介绍,当前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原先的计划,国家规定5万千瓦以上需由国家发改委审批,有些企业就将风场分拆称几个5万千瓦,以此避开国家发改委审批。2009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国内有1230万千瓦风电项目批复在建。施鹏飞还说,原《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很可能将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