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新疆,我不走”

2009-01-25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呈祥张治中南疆

叶青松

回顾新疆和平解放的历史,需要提及两个人:一个是陶峙岳,新疆军界代表,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一个是包尔汉,新疆政界代表,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但是,新疆和平解放,是从南疆开始的。因此,谈及新疆和平解放,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赵锡光。陶峙岳撰文回忆说:“新疆和平起义,如果不能取得赵(锡光)的同意,一致行动,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陶峙岳推荐赵锡光担任副手

1944年11月,新疆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先后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爆发了民族革命,史称“三区革命”。“三区革命”把国民党政府原在新疆的10个行政区划掉了3个,只剩下7个(北疆3个、南疆4个)在国民党政府手里。在此时刻,国民党政府委任张治中为西北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到任后,立即与“三区革命”首领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协商,于1946年春夏之交达成了和平解决新疆问题的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成立各民族人士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施政纲领,缓解了新疆民族军与国民党军的武装对峙,新疆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局面。

国民党军在新疆主要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马步芳系。一个是胡宗南系。为了新疆的和平。必须隔离民族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因此,1946年6月,张治中以调换军中职务为名,撤换了国民党军新疆警备总司令宋希濂和南疆警备司令兼四十二军军长杨得亮的职务。

撤老人换新人。张治中换上了自己在保定军校学习时的同窗好友陶峙岳,委任陶峙岳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当然知道新疆部队的现状,指挥权全在西安的胡宗南和青海的马步芳手里,新疆警备司令部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机构。于是,陶峙岳推荐自己的老部下加挚友赵锡光担任新疆警备副总司令、南疆警备司令兼四十二军军长一职。陶峙岳的推荐得到张治中的批准。

赵锡光。1901年出生,云南省保山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护国战争,国民党陆军中将。1939年初,陶峙岳任国民党第一军军长时,第五战区一六七师调归第一军建制,而一六七师师长就是赵锡光。以第一军为媒介,赵锡光成了陶峙岳手下的一名师长。如今,陶峙岳和赵锡光都来到新疆任职,两人作了分工,北疆3个行政区由陶峙岳治理,南疆4个行政区由赵锡光整顿。

南疆4个行政区是焉耆、阿克苏、喀什和莎车。具体布防是:南疆警备司令部和四十二军军部都设在疏勒县。司令部统辖的区域,东至焉耆的库米什,西至阿里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管辖)。四十二军的两个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分别驻莎车、喀什、阿克苏、焉耆。

1946年6月,赵锡光到任后,整顿部队的第一招就是开办民主训练班。赵锡光把从解放区得来的毛泽东所著《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中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作为民主训练班的教材,以南疆警备司令部的名义成立民主训练班,抽调各连优秀士兵到训练班学习。赵锡光亲自授课。这一招很管用。不但把守在南疆的四个师内部的派系斗争置于“三大民主制度”之下,也为后来和平起义打下了基础。

在民主训练班开学典礼上,赵锡光作动员训示。赵锡光说:“我军远戍边塞,保边为民,是我军主要职责。如今,全国局势,内战愈演愈烈,危如累卵。因此,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国内政局发展,提高警觉,保卫边塞;必须官兵团结一致,共同应付时局。不然,我们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一旦国内战事不利,我们即成无根之草,死无葬身之地。长官不管士兵生活,克扣军饷,贪污腐化,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只知升官发财,一旦有事如何应付?你们是连队的优秀士兵,训练班学习结束回去后,向你们的长官说。长官不准随意打骂士兵,这是我的命令。如果你们的长官有不轨行为,可以直接给我写信。我保证予以处理。”

第一期民主训练班办了三个多月。赵锡光和学员们同吃、同住、同娱乐。每到傍晚。总能见到赵锡光和士兵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关系十分融洽。这种开明作风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是罕见的,也给南疆的国民党军注入了民主生活的新气象,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员中有一位军部炮兵连的班长,回到连队后,发现连长克扣十兵皮鞋,盗卖马料和马粪,将钱装进自己腰包,便立即给赵锡光写信反映。赵锡光见信后派军部政工科科长贺海桐前往调查,情况属实,连长供认不讳。赵锡光即刻命军法处将连长逮捕法办。此事对四十二军上下震动很大,原先有劣迹的军官,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胡作非为了。

“守新疆,我不走”

1948年春,蒋介石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整编。在这次整编中,第四十二军变为整编第四十二师,赵锡光由南疆警备司令兼四十二军军长改兼整编第四十二师师长。

整编后,国民党政府和胡宗南便给赵锡光的部队“断供”了,一个军饷也不给。后来,经赵锡光争取,总算以“率驻疆部队人关”的“开拔费”为名义。争取来了百万经费。但通过西北行政长官公署时,被新任长官马步芳扣留了20万元,再加上内战,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厉害,最终拨到整编第四十二师时,已经大打折扣了。

怎么办?赵锡光对整编第四十二师官兵说:“1940年至1942年,我率部驻守黄河东岸时,国民党不给八路军发饷,停止了一切物资供应,人家八路军可有办法了,来了一个生产自救。我们虽不是八路军,但国民政府不给我们拨经费,难道我们喝西北风不成?我们要学习人家的办法。生产自救。”

据当年担任整编第四十二师通信营营长的闵继骞回忆:“当年赵师长让我带两个连队,开往疏勒草湖‘马家花园开荒400亩,当年播种,当年就吃到自己种的粮食。南京国民政府不给军饷,并没有难倒赵将军。”确实。在那段艰难时期。赵锡光指挥部队开荒开矿、种粮种菜,通过生产自救。渡过了难关。

1949年4月,解放军集结在长江北岸。即将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西北战场上,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胡宗南、马步芳退守西安,做最后一拼。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为挽回局面,一边让张治中等人到北平谈判,一边电令陶峙岳留一个旅担任边境防务,其余全部渊回关内,以解西安之危。

陶峙岳接到电令后,进退维符,密电赵锡光到迪化(今乌鲁木齐)面商对策。陶峙岳得到了赵锡光“守新疆。我不走”的全力支持。因此,陶峙岳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了李宗仁的电令,并让各将领讨论部队入关与否等问题。

骑五军军长马呈祥第一个发言。马呈祥深知自己在西北苦心经营的部队已被解放军打得焦头烂额,如不将自己的部队开拔人关,恐怕连兰州也要落入解放军之手。因此,马呈祥的发言,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按李代总统的要求,尽快将部队拉出新船。”

与马呈祥一唱一和的是第一七九旅旅长罗恕人。他调子唱得很高,调门也很响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敝人坚决服从李代总统的命令,愿为国家效犬马之

劳。”

当然。也有许多将领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落败和守卫边疆的重要性,纷纷陈述了不能进关的理由。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赵锡光直言相告:“守新疆,我不走。只下一道电令,十几万部队就要开拔,谈何容易?从历史上看,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管边疆人民的死活,有边无防,新疆被英国、俄国蚕食了不少地方。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带领为数不多的士兵,乘虚而入,占领了喀什以及新疆大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王国。后来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清军才把阿古柏消灭,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盛世才执政(新疆)时,喀什在帝国主义唆使下,建立过所谓的‘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些历史教训,难道我们不能记取~-'37李代总统训:留一个旅守卫新疆。大家知道,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行军作战带来不少困难。更为重要的是,万一我们把部队拉出新疆,新疆这块大好河山必定会被外人乘虚而入。那时,我们军人就要成为千古罪人。我们军人守土有责,应该以当年左宗棠为楷模,保疆卫国才是。”

会上,双方各执一词,意见难以统一。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陶峙岳。陶峙岳只说了一句:“我认为赵副总司令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同路人。”

人关一事议而不决,便拖延了下来。这一拖,便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起义前的一次不寻常密晤

新疆和平解放,还得从张治中说起。1949年9月8日,毛泽东约张治中会面。毛泽东对张治中说:“人民解放军已经决定由兰州和青海分两路向新疆进军,希望你去电新疆军政负责人。劝他们起义最好。从新疆得到的情况,只要你去电,他们是一定照办的。”

张治中自然对新疆很关心,如今有了毛泽东的吩咐,十分兴奋地说:“主席,我早有此意,不过我在5月间曾接陶峙岳、包尔汉来电问候我的情况以后,音讯就断绝了,现在我还不知道怎样和他们取得联系。”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在伊宁建立电台,你的电报可以先拍到伊宁再转迪化,我可以告知在伊宁负责的邓力群同志。”

其实,在8月间,陶峙岳和赵锡光已有秘密活动,有意起义。因此,毛泽东才有把握地对张治中说:“只要你去电。他们是一定照办的。”

1949年8月15日,陶峙岳带上新疆警备司令部供应局局长郝家骏、政工处处长梁客浔,以检查后勤为名,到了南疆焉耆的一二八旅,赵锡光也从疏勒的整编第四十二师师部赶到焉耆。这是起义前的一次不寻常密晤。赵锡光与陶峙岳密谈了数小时,双方约定:一、一切行动,南疆由赵锡光负责,北疆由陶峙岳负责;二、待解放军接近后,派员接洽,把部队如数交给解放军;三、部队交妥后,陶、赵两人解除一切职务,解甲归田;四、请求解放军不要在民族军监视下改编新疆国民党部队,避免发生误会。引起冲突,酿成祸乱。

有了这次密晤,赵锡光开始做南疆的起义准备工作。8月26日,赵锡光得到解放军解放兰州的消息,非常高兴,解放军终于逼近新疆的大门了,新疆和平解放有望了。9月10日,陶峙岳向赵锡光通报了张治中的来电:迪化陶副长官岷毓兄、包主席尔汉兄:

自接辰真(电码时间代字,即5月11日)电后,以西北人事更动,又因时机未至,故未再通讯。治于6月26日发表声明,由北平新华社播出,谅已接悉。今时局演进至此,大势已定,且兰州解放,新省孤悬。兄等为革命大义,为新省和平计。亦即为全省人民及全体官兵利害计,亟应及时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广州政府(此时国民党政府已移至广州)断绝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前,接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之领导。

治深知毛主席对新省各族人民、全体官兵、军政干部。常表关切,必有妥善与满意之处理。治已应邀参加即将召开之新政协会议,并承毛主席面商,希望治能返新一行。当允如有必要,愿听吩咐。甚望兄等当机立断,排除一切困难与顾虑,采取严密部署,果敢行动,则所保全者多,所贡献者亦大。至对各军、师长或有关军政干部,如有必要,盼用治名义代拟文电,使皆了解接受。

绍周(刘泽荣)、孟纯(刘孟纯)、经文(屈武)诸同志均致意,兄意如何?盼即电复。

张治中申灰(即9月10日)平(北平)

真是及时雨啊!赵锡光除了高兴外,还提醒陶峙岳,现在最不放心的人就是马呈祥、叶成和罗恕人,估计他们三人会给起义带来阻力。

陶峙岳说:“我已与他们三人进行了交涉。他们同意交出兵权,条件之一是带走黄金白银,安全通过南疆去巴基斯坦或印度。这些‘瘟神由你照顾放行,以免新疆起义出纰漏。”

赵锡光答应后,立即交代师部参谋处二科科长徐普亮,准备过境路线。同时,赵锡光又通知皮山、塔什库尔干两个边卡大队负责人,作好送“瘟神”出境的准备。

9月24日,马呈祥、罗恕人离开迪化,可叶成因妻子嫌去印度沿途艰苦不肯走,留在迪化。9月25日。胡宗南催促叶成带兵去南疆,逼得叶成不得不赶紧走人,去追赶马呈祥和罗恕人。可是,到了阿克苏,出事了。

驻阿克苏的六十五旅下级军官获悉马呈祥、叶成、罗恕人携带金银财宝去国外,非常气愤,安排了一些士兵埋伏在路边,准备截留他们的财产。马呈祥、叶成、罗恕人进行了反抗,一个士兵开枪,打伤了叶成的臂膀,把罗恕人也吓坏了。还好,马呈祥比较沉着,对埋伏的士兵说:“弟兄们一定有困难,不必动手,请你们派代表出来谈谈,我一定帮助解决。”

谈判的结果是,马呈祥、叶成、罗恕人见到了赵锡光。赵锡光深知马呈祥、叶成、罗恕人是起义的阻碍,赶紧让“瘟神”离开南疆很重要,就带领幕僚,把马呈祥、叶成、罗恕人送出疏勒城。

发表起义通电

9月25日,送走“瘟神”的当天晚上,陶峙岳宣读了事先拟好的起义电文:

我驻新将士,三四年来,秉承张文白(张治中)将军之领导,拥护对内和平、对外亲苏之政策。自张将军离开西北,关内局势改观。而张将军复备致关垂,责以革命大义。嘱全军将士迅速归向人民民主阵营,俾对国家有所贡献。

峙岳等分属军人。苟有利于国家人民,对个人之毁誉荣辱。早置度外。现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大会已举行集会,举国人民所殷切期成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新中国已步入和平建设之光明大道。

新疆为中国之一行省,驻新部队为国家戍边之武力,对国家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之前途,自必致其热烈之期望,深愿在(为)人民革命事业之彻底完成,尽其应尽之力。

峙岳等谨率全军将士郑重宣布: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和平协定。全军驻守原防,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命令。

谨此电闻,敬候指示。

落款为“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

副总司令兼整编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整编骑一师师长韩有文”等14人签名。

陶峙岳等人的起义通电宣布并发出后,赵锡光立即召集驻南疆部队的连以上军官到喀什开会。宣读起义电文,同时约法三章:一、所有部队官兵严守以待,不准出营区;二、加强岗哨和巡逻,疏勒和疏附两城实行戒严;三、维护好两城的社会治安,军队官兵如有不轨者,以军法处置。

9月26日,包尔汉等人代表国民党新疆省政府向毛泽东、朱德等发去了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广州反动政府,竭诚接受毛主席的八项和平声明和国内和平协定,并将省政府改组为新疆省临时人民政府,暂时维持全省政务,听候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

9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复电:“你们在9月25日及26日的通电收到。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设新疆而奋斗。”

赵锡光看了复电后,起草了一份电报,发给毛泽东和朱德:“毛主席、朱总司令:锡光率领南疆二百万军民,正式宣布与广州国民政府脱离关系,断绝一切来往,接受共产党领导,并遵守八项二十四款。新疆警备副总司令、南疆警备司令兼整编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

建设石河子新城

1949年11月底,赵锡光坐镇喀什,迎接解放军先遣部队第二军四师入疆。当天,赵锡光作了精心安排:在喀什艾提尕大清真寺的屋顶上奏起欢快的金唢呐、敲起羊皮鼓,以最热烈、最隆重的仪式欢迎先遣部队;组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少数民族群众,敲锣打鼓,手持彩旗,打着“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喀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巨幅标语,夹道欢迎解放军。当联络员向赵锡光报告“解放军已经到达库曲弯,马上就要到喀什”时,赵锡光大声呼喊:“同志们,同胞们!解放军马上就要来啦!让我们热烈地欢迎吧!”

随先遣部队进入喀什的除了解放军第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曾光明外,第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也同批到达。赵锡光跑步上前,向郭鹏、王恩茂,杨秀山、曾光明敬礼并亲切握手拥抱。

入城仪式开始后,赵锡光陪同郭鹏、王恩茂等,和民族军指挥员一起走在部队前列。解放军整齐威严,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喀什市区。

晚上,在疏勒县城最大的俱乐部,赵锡光主持召开了解放军和起义部队联谊会。次日,赵锡光发动起义部队给解放军送瓜送菜,并带起义部队旅、团于部到解放军部队观摩学习。

12月29日,在新疆起义的国民党军陶峙岳部进行了改编,组成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兼任第二十二兵团政委。第二十二兵团下辖第九军和骑兵第七师、第八师。赵锡光任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九军军长,第九军政委由张仲瀚担任。赵锡光成了人民解放军第九军首任军长。第九军下辖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1951年初,王震带领陶峙岳、张仲瀚、赵锡光等,在新疆进行踏勘和调查,确定在荒无人烟、土地肥沃的戈壁滩上建设一座石河子新城。建设石河子新城的任务,分配给了第九军。赵锡光和张仲瀚率第九军进驻石河子,并成立了第二十二兵团建设处,赵锡光任处长,张仲瀚任政委。赵锡光号召指战员树立“屯垦军”、“劳动军”的思想,努力建设石河子新城。

1952年3月,第九军军部撤销,所属部队归第二十二兵团直接领导。1954年10月,第二十二兵团与新驯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恩茂兼任政委,赵锡光任副司令员兼石河子工程建设处处长。

到1955年,一座新城——石河子矗立在戈壁滩上。正当军垦战士开始美化新城的时候,赵锡光却病倒了,而且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王震很关心赵锡光,从北京送来了治疗胃癌的药物,但病魔还是在1955年10月9日夺走了赵锡光的生命。按照赵锡光的遗嘱,他的遗体被埋葬在由他亲手开拓的石河子的土地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赵锡光在石河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准选编、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呈祥张治中南疆
海浪声声尤悦耳,波光闪闪亦呈祥
南疆木棉红似火
云起龙襄 纳吉呈祥
南疆最美是春天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筑梦南疆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5G与Wi-Fi融合组网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C-RAN的5G无线接入网架构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