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爆米花”给学生真正的探究

2009-01-22陈航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爆米花谷子玉米

陈航霞

新课程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的课堂教学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了《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后,笔者感受颇多。

一、处理教材,让学生的探究更充分

在教学本课之前,笔者发现教材安排的内容较多,有比较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又安排了对玉米由生到熟的研究。回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堂课,在课堂上,教师按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学生40分钟的活动很紧张,往往匆匆走过场,导致观察的深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就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把观察马铃薯这一块舍去,而另外用一节课来进行。而在观察玉米变熟的过程中,笔者则让学生说说方法,但课堂上只让他们选用了“烤”的办法,这样,学生的观察就重点突出,且针对性较强,因而观察也比较深入,又保证了充足的时间。事实证明,这堂课收效较好,在交流汇报时,学生说了很多,几乎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描述得相当不错。现将学生观察谷子以后的描述列举如下:

生1:谷子是金黄色的。

生2:谷子外面有毛。

生3:谷子两头是尖的。

生4:谷子一头有一根小刺。

生5:剥开谷子外壳,可以看到一层膜。

生6:把米粒碾碎会变成粉。

生7:放在嘴里尝尝味道还挺不错的。

生8:可是把谷子放在嘴里有点拉口。

生9:谷子的外壳可以分成三瓣。

……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亲身经历”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只要学生经历了,体验了,感受到了乐趣,教学就一定能取得初步的成功。

二、更换材料,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在上课的前一天,笔者满怀信心地给学生做好了烤玉米的工具,并从粮店里买了玉米,自己开始实验,可结果却大失所望——玉米都烤焦了。此外,笔者还想了其他方法,如把玉米放在太阳底下晒,烤时不断摇晃,等等,但都没有成功。该怎么办呢?于是,笔者就向朋友求助,他说:“本地的玉米不行,应该用美国进口的,又小又圆,且皮很薄的玉米。超市里可以买到。”吃过晚饭,笔者就乘车来到城关,可跑遍了所有超市,也没有买到朋友所说的那种玉米,结果最终买了一斤油炸过的玉米。

难道真的必须用美国进口玉米才行吗?笔者偏不信这个邪。回到学校后,又一头钻进了仪器室,把白天买的圆溜溜的玉米挑了出来,继续实验。“噗”,成功了,“噗”,又成功了!望着洁白的玉米花,笔者简直是爱不释手。由此,笔者开始想象学生在看到自己烤熟的玉米花时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笔者再次进行了实验,但成功的概率不高。究竟该怎么办呢?突然,笔者想起了农村娶新娘子时,常常把一碗谷子倒进锅里,“毕毕剥剥”,谷子就都变成了谷花,何不用谷子试试?想到这,笔者赶紧找来谷子,“噗、噗、噗……”几乎每一粒谷子都被烤成了谷花。当机立断,笔者就准备了谷子,为课堂实验做准备,与其让学生面对焦玉米,不如让他们面对小谷花,这样,更能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激励他们探究的动力。

上课时,笔者成功地完成了实验,面对小小的谷子、小小的谷花,学生们滔滔不绝,充满感情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

生1:我慢慢闻到了香味。

生2:我们的谷花像一朵云。

生3:谷子烤了以后,变大了,变白了。

生4:吃起来的味道真不错,不拉口了。

生5:我们的谷花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

生6:像我们养过的蚕宝宝。

生7:谷子先有点变大,再是一下子爆了开来,最终变成了谷花。

……

实验的成功,让学生们兴奋得难以形容,有好几个学生都悄悄地对笔者说到:“陈老师,今天的课最有劲了!”这不就够了吗?学生能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并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

三、科学调控,让学生探究更有序

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烤谷花时,大家都极度兴奋,烤了一颗又一颗,有些组还边烤边吃,笔者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活动。看着只剩下10多分钟了,而且他们在活动中也有了很多收获,于是,笔者就准备组织讨论交流。但学生根本听不到笔者的话,笔者带着商量的口气说到:“差不多了,把你们的酒精灯盖灭了,行吗?”学生们无奈地灭掉了酒精等,但很快又将酒精灯点燃,开始烤起来。

笔者只好回到讲台上,这时,一眼看见了昨晚买来放在讲台底下的油炸玉米,于是,笔者把它分成了12杯,准备让学生尝尝,同时也想用它来吸引学生。想到这儿,笔者马上举起了一杯,有些学生看到了,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杯子上来了。笔者抓住时机,大声说:“同学们,我这里有更好吃的,想品尝吗?”所有人都集中了注意力,笔者乘机说:“那好,请收拾好各组的实验工具。”只一会儿,学生就都收拾好了。但笔者没有先把油炸玉米分给学生,而是先让大家汇报交流刚才谷子变成谷花时所观察到的情景。为了能品尝到杯子里的东西,学生都很积极地进行描述,交流的氛围非常浓厚。最后,笔者把杯子分给了各组,但在分给他们之前,要求组长负责,组内同学间做到不抢、不闹,细细品尝。结果,学生的行动出乎意料,他们不是自由地拿着吃,而是先你一颗、他一颗、我一颗地分了起来,有一组的组长居然还拿着一颗玉米跑上来说到:“老师,我们组多了一颗。”没想到,一杯玉米又给了学生一次合作的机会,又一次营造了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这样的思想教育远胜于老师一味地说教。更让笔者感动的是,一位学生小心地把油炸玉米和刚才的谷花包在信封里,当问他干什么时,他说:“周××脚摔了,躺在床上,不能参加这么有趣的活动,真可惜!我要把这些美味带给他尝尝。”多么美丽的心灵啊!懂得让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一杯不值钱的玉米,却体现了它最大的价值。

总之,笔者认为,这一堂科学课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都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又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对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且不光是学生,笔者同样也获得了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这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章鼎儿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后,笔者更是感触颇多: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让学生能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对生、熟马铃薯的观察,要引导学生用尽量多的方法去观察;在玉米由生到熟的变化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玉米的变化,以及变的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动态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在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是否能烤成玉米花这是次要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实验课,笔者还会进行不断地尝试,朝着预定的目标去努力,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有所发展,这也是教师在每一堂科学课中应该努力去实现的!

猜你喜欢

爆米花谷子玉米
收玉米啦!
长出我的爆米花
我的玉米送给你
晒谷子(外一首)
为什么不能多吃爆米花
寻妻
乱跳的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