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儿童文化 预约课堂精彩
2009-01-22钮建刚
钮建刚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别,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处在不断的生长之中。然而一些以成人为本位的美术课堂,却因成人味太浓,显得过于高雅——长者们忽视儿童的自然天性,遗忘了属于儿童的真正价值,完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业和美术作品,简单地用“像与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让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丧失创造的自由意识,成为“老气横秋”只会“克隆、临摹”的新一代,远了童心、少了童趣,儿童快乐而天真的世界在一点点消亡。
教育应为儿童服务,新课程要求美术老师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美术课堂必须放低重心,契合儿童心理,符合儿童认知,营造儿童情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人,要具备儿童精神,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服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独特的儿童文化。追寻洋溢着儿童气息、浸润着儿童文化的美术课堂,我们可以看到——
1.儿童心灵——儿童最纯的情感宝藏。
【案例1】在教《冬天的回忆——下雪了》一课时,老师给学生欣赏《雪孩子》录像后让学生思考:雪孩子走了,你们能不能把它变出来?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小雪人?
生1:“我认为雪孩子没有死,他只是飞到天上去了,所以我想给他画一对翅膀。”
生2:“我想画一个穿婚纱的小雪人,让她和雪孩子结婚,这样他们就可以生出雪孩子宝宝啦!”
都说童心无瑕,童真无价,所谓童心,即儿童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态度和对想象领域的憧憬向往,它有着鲜明的年龄特征,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调查和资料均显示,其主要特征为感性、直接、异想天开、充满期待,更可贵的是,善良是其情感核心,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课例中孩子们认为雪孩子没有死,他们甚至想让雪孩子结婚生宝宝,鲜明地表现了这些特征,这其中包含了孩子善良的愿望,这是儿童价值观的体现,它又显示了孩子的遐想联翩和好奇,这是儿童文化的体现。只有在童心世界里我们才能听到这善良的声音,这没有丝毫伪装的吐露。我们要为新课程的实施而鼓掌,正是积极倡导的宽松自主的课堂,才使孩子们大胆交流,个性表达,真情流露,而不像以往那样揣摩教师的心理,披上令人窒息的伪装。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来衡量和苛求他们。尊重儿童价值和儿童文化,因为那是最真最纯的情感宝藏。
2.儿童游戏——美术课堂充满童趣的有效途径。
【案例2】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笔者事先在一张方纸上,画了脸的五官,导入新课时神秘地对学生说:“我可以给这张脸施加魔法让这脸哭笑起来。”学生都不相信,好奇地关注将要发生的一切。于是,笔者把这张脸的纸,折了三折,把纸脸一拉一缩,并给纸脸配上了音。学生看了纸脸哭笑的表现,都拍手叫绝,兴奋得希望自己也来做一个……在这堂课中,环环相扣的游戏始终贯穿,学生边做边玩,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进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
这种游戏映照着儿童的生活,是生存的一种状态;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他们来说,游戏即生活,游戏即快乐。游戏构成了儿童文化的核心,是区别于成人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儿童游戏是美术课堂充满童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构思一些学生熟悉而又具有艺术性的游戏、比赛、猜谜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许多的美术课雅气过足,童趣不够,缺少的也正是这样的游戏精神,缺乏孩子全身心参与的活力。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游戏,我们的美术课堂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如其分的设计游戏,寓教于乐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游于艺”,师生一体,浑然天成,自然而然达到感悟的效果。
3.儿童体验——闪亮儿童灵性的个性体现。
【案例3】在《我是谁》这堂课中,教者出示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自由发表言论,结果出现了以下这些对话:
生1:我看了他的自画像,觉得他的眼神怪怪的,我不喜欢他。
师:你很有观察力,连眼神都注意到了,非常好。将来你会了解更多的关于他的生活和思想,我想到那时你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眼神为什么和平常人不一样。
生2:凡·高的自画像很酷!很有个性!谁都想把自己外表画好看些,而他竟然连耳朵都不画,一定有他的含义在里面。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法,确实如你所说,这就是这幅画像值得争议的地方,课后如果你能收集有关他的自画像资料,就能真正感受到凡·高自画像内在的思想表现。
生3:我觉得他的画像是有生命的,会动的!
……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你们自己的眼睛,来发现了凡·高自画像的特点,无论你们喜不喜欢凡·高,他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独一无二的,他用自己的自画像向世人大胆地宣告自己的独特。每个同学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让我们对着小镜子观察自己,你能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吗?
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反映了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规律。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有别,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对同一幅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没有强求统一让学生都去喜欢凡·高,没有用划一的评价标准来左右儿童的观察视角,更没有把教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发现自我的独特之处,不断燃起富有创新的思维之火。于是,我们听到了:“我不喜欢他”,“凡·高很酷!”……这样天真真挚的童言。而孩子们感悟出的梵高不正是闪耀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吗?
有人把儿童文化比喻成一座岛屿,成人文化则是海洋,海涛拍岸,总是不断地雕琢着岛屿的周边。追寻洋溢着儿童气息、浸润着儿童文化的美术课,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话语、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表现方式,挖掘教材中的儿童精神因素,突破美术教育过于强调“技能技巧训练”的狭窄视野,设计适合儿童思维方式、认识特点、契合儿童心理的教学。使美术教育的过程成为陶冶人性、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这样的美术课堂才会因洋溢着儿童文化气息而显得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