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唤醒当代艺术批评的信心
2009-01-22苏坤阳
苏坤阳
在一本灰色封面的杂志里面,我们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它是一本能够揭示问题的读物;是一本磨砺思想的读物;是一本可以点名读物;是一本不做广告的读物;是一本拒绝报道的读物。
这是该杂志的发起人为这本叫做《批评家》的杂志定的性,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这本杂志所强调的纯粹性、学术性以及非商业性。我们《当代艺术》杂志本期专访了《批评家》发起入之一,著名批评家高岭博士。
当代艺术:在八十年代高度理想化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一本纯粹的学术批评刊物,人们也许不会觉得奇怪,而在今天,创办《批评家》的目的是什么呢?你们又是以怎样的理念、宗旨去经营这样纯粹性的、非营利的美术刊物呢?
高岭:谈到创办《批评家》的目的,顾丞峰、王林和我都希望把它做成一本小众化或者是专门化的刊物,把那些散落在所谓综合性刊物之中闪光的观点和学术文章集中到我们这本专门类刊物下来。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杂志,通过精心研究和思考,通过每辑主题的策划,通过精心的编辑、制作,来重新唤起当代艺术理论和批评工作者对学术的自信和信心,以及对学术的喜爱。
艺术批评在整个艺术链条中间是仅次于艺术创作的一个环节。有了艺术批评,才能够有艺术媒体、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经营、艺术收藏、艺术展示等后续环节的循环。
一个艺术作品只是一个“物品”,形成不了更多的附加值,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还不像商品具有实用的功能,它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视觉心理需要。所以它必须有阐释、必须有批评、必须有评论、必须有鉴定。那么艺术批评,实际上跟艺术创作是贴得最紧的一个环节。我们讲一件艺术作品,它文化价值的产生、学术价值的产生,甚至它的市场价格的形成,都离不开艺术批评。
只有艺术批评的建设和完善我们才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完善和健全的艺术生态链条。而不是说只是让那些市场价格、拍卖价格、销售价格影响着对艺术的判断。应该形成一种声音,让人们对艺术做判断的时候,首先应该遵从批评家的声音。尽管批评家的声音里面有争议,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可能会形成不一致的声音,但是我相信一件好的作品会形成一种共识。所以,我们要办这样的刊物,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创建共同附加值的声音。
我们希望《批评家》刊物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形成一种互相的张力,形成一种呼应。因为没有良好的,相对高端和严谨的艺术批评,也就不可能形成相对稳定和相对学术的当代艺术的本土价值体系。
当代艺术:高老师,这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时代,您觉得中国美术批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己的内部学科建设?
高岭:二十年前,中国的艺术批评基本上是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发表和传播的,在文字、书面理论知识的来源上也是非常有限的。它基本上通过一些个人的途径,或者是通过有限的机构和单位的途径去订购和购买一些书本和画册,获得对前卫艺术理论批评的了解。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使得艺术批评获得了更丰富、更便利、更快捷的国内和国际艺术展览。艺术活动、艺术拍卖,以及艺术理论和批评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业绩的信息途径。信息化时代,给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与批评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十年前的艺术批评只是针对艺术作品本身,研究艺术作品内容的结构、语言、形态和它的内涵价值。而在今天,艺术的生态链条在市场化时代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完整,它多了市场环节、收藏环节、展览环节。所以,艺术批评不仅要面对艺术作品本身,同时还要把艺术作品作为整个艺术生态链条中的一环去研究。
市场化使艺术批评的对象不可避免的要更加丰富化。这种“对象”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哪怕艺术批评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它都是一种资源。它逼迫着当代艺术批评和理论要回答一个艺术作品在艺术市场中间是如何运作,如何生成,它是如何被别人接受和喜爱的。这种格局显然就是市场语境的作用,是它使艺术批评的对象更加丰富和多元。
资本和市场是有很大关系,资本作为一种资源,给艺术批评的生存和展开,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物质条件。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孙艮可喜的现象,这是因为今天的资本更多的情况下不是一种良性的资本,今天的资本更多的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利益最大化,又是一种短期的、直接的、投机性的利益最大化。艺术批评本是研究公共意识、公共舆论、公共理论的东西,它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把资本和社会公益事业结合起来。而如今的“艺术批评”,并没有关注这一块。它只是去关注艺术的市场,关注资本如何购买艺术作品,收藏艺术作品,拍卖艺术作品,经营艺术作品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一方面,资本就其客观存在而言本应该为艺术批评提供更丰富的—个平台,但另一方面,它实际的情况却恰恰是事与愿违,它确确实实在很太程度上是投机性的行为。
提问中的“信息化、市场化、资本化”,对美术批评本身的存在和发展是形成了某种客观影响,这种影响给批评本身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东西。
当代艺术:当中国的美术批评面对艺术市场时,您觉得它们之间相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高岭:应该说它们之间的位置不是一个平行的关系。
艺术批评首先面对的是艺术作品,它要对艺术作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学术价值作出判断和评估,当然这种“判断和评估”也不是空中楼阁,它必然要建立在一种丰富的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只有比照此前发生的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现象,才能够得出现在艺术的价值,研究它所面对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究竟有没有突破,在语言上、风格上、样式上、意义上有没有突级破,有没有创新,这是“艺术批评”本身的工作。
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化的时代里面,整个的艺术生态链条的核心还是“艺术作品”,所以当初原本的“艺术批评”面对“艺术作品”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也是第一位的。但是在现代化、当代的社会里面,“艺术作占占”变得更加丰富。它的发展语境,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和多元。所以“艺术批评”,也必然要涉及到艺术作品的发展和运作的空间。但根本上“艺术批评”首先还是要关心艺术作品内部的语言、形态、价值、样式这些东西。
因此它们之间不是一个并行的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与果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今天艺术批评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观众、收藏家、艺术经纪人、新闻传播媒体能够真正地了解艺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内在的价值、结构。如果说艺术批评不是为了这个根本目的出发,而是去迎合市场,为了经纪人、收藏家和观众的趣味,而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