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09-01-22吕秀丽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考核理论模块

吕秀丽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它主要研究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其前期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和统计学。同时它也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上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即在市场调研中涉及心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笔者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自身特点,指出了目前此学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考虑到本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善于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应用知识正确地、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讲授方法为手段,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讲授的群体,忽视了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单向的、纯粹的信息输出过程,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排斥了互动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听、记、背、考的忙于应付的层面上,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第四,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采取了消极抵触行为,造成在大学课堂里教师一边教学,还要一边管理课堂纪律,使教学过程变成了学习主体缺位的纯粹的教师行为。

随着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采取了“43443”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4周,由教师指导去企业实践3周,再进行理论学习4周,再由教师指导去企业实践4周,最后回校总结和面试考核3周。此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线,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主导与主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根据这样一个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使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能力训练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改革

(1)按照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过程特点,进行内容整合,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本课程原教学内容共有10章,改革后设置三大模块内容。

第一模块:市场调研,包括调研准备(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实地调研(文案调研法、问卷调研和抽样调研等):调研总结(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等)三个阶段,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43”,即理论教学4周,到企业实践3周。

第二模块:市场调查资料应用,侧重研究市场预测的原理与常用的预测方法。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44”,即理论教学4周,到企业实践4周

第三模块:面试综合考核模块,这一模块主要体现的是“3”,进行知识的系统全面总结。

(2)以培养市场调研综合技能为主线。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

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从听、看、读——到说、写、用,实现从认识——到设计——到实施——到运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重点培养学生五大基本能力:实际调查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与预测方法选择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执行的考核主要是采取期中,期末课堂测试的方式,学生只要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复习,硬记有关概念,公式和原理等,就可以顺利过关,这种方式只会培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教学要求严重脱节,存在一定弊端。

这次课程改革将力争使考试与日常教学活动目标一致,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改变考试仅是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直接问答的测试方式,而以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现象为主,侧重于过程考核。

另外,现行考试方式的不足还有就是教学信息反馈较慢,本次改革将通过三次跟踪测试,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成绩的认定及考核标准改革

(1)理论测试。理论测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最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每段结束后进行,共两次,考核的形式为随堂开卷考试,试题内容为老师指定内容,时间为45分钟。

成绩认定办法为

每次理论测试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理论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理论活动划分出优秀、良好、中等、没有完成理论活动四个档次。其中,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6分、没有完成活动0分。

(2)实践测试。实践活动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活动考核列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多数在课堂外进行。

实践测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根据所去的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定内容设计调研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共两次,每次实践活动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实践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活动划分出优秀、良好、中等、没有完成实践活动四个档次。其中,优秀30分,良好20分,中等10分、没有完成实践活动0分。时间分别为3周和4周。

4.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等。

成绩认定办法为:全班同学基本分为4分,每人成绩为4+课堂表现得分十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一出席缺勤扣分。

课堂表现得分为:好中差各为1分,共3分:

分组讨论表现情况得分为:好中差各为1分,共3分:

出席缺勤考核办法为:每迟到一次(15分钟以内)扣1分,每无故缺勤一节课(含迟到15分钟以上者)扣3分,该项考核可累计,并可从其他项中扣减。

当出席缺勤考核扣分高于基础分、课堂表现得分和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之和而出现负值时,课堂参与程度考核得分按照零分计算。

5.期末面试

期末面试主要通过师生直接面对面进行,事先由教师设计出面试题库,面试时由学生抽签得到问题,并在规定的5~20分钟之内进行回答,在答题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回答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明。该项考核除考核知识点和能力点以外,更主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实际沟通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

成绩认定办法为面试考核满分20分,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

6.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成绩(100分)=理论测试成绩(20分)+实践测试成绩(50分)+课堂参与程度考核成绩(10分)+期末面试考核成绩(20分)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学生第一阶段的“43”教学模式的实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市场调查所要求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而且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以后的“443”模式运行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考核理论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