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01-22黄振强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改革

黄振强

随着职业教育结构的改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把专业现代化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秉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的思想,全面进行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

一、中职教育不遁应时代要求亟需改革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办学规模与招生人数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办学条件也处在历史的最佳水平。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任务转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课程这个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现行中等职业的专业课程仍然存在诸多内源性问题,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外,现有中职教育专业课程的诸多弊端也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带有明显的普教痕迹,学科知识体系化、教学内容文本化等倾向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宗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高、学生就业适应性不强、职业教育效能低下的弊端。

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明显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技能培养被忽视

各类专业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不准确,没能突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定位的特殊性,预期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与技能在课程目标中不占主导地位。以数控专业课程为例,中职数控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级工,中级工最需要的是技能,可在现有的专业课程当中,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明显被忽视,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上岗就业难。

2.课程内客陈旧,以学科知识为中心

学校的专业课程大都是统编教材,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整体上看来仍然存在内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以电子专业为例,教学内容表现在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的教材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电子专业电力拖动、电子技术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比较明显地带有普教课程的体系结构特点。教学内容陈旧、繁难、学术化,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构建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完备性、系统性,而与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脱节,脱离了职教的宗旨。

3.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计划缺乏弹性

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再加上课程体系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很少,实践课时所占比例较低,非常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僵化的课程结构与缺乏弹性的教学计划直接造成了职业教育对人才市场的变化不能做出快速的应对,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树立现代职教课程新理念

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适应就是质量,质量就是生命”。职业学校越来越感到以往的课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如何使职业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如何与社会经济科技、就业市场和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相适应地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呢?

笔者所在的学校综合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新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门类和招生数量既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如此才能了解社会和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培养的数量、品种、规格等客观要求。从市场经营的观念来看,职业学校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是专业及其课程。学校的“产品”必须适销对路,专业就像产品的型号,是办学的“关键工程”。根据不同地位,行业,特别是经济建设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就业市场,确定该专业的主要岗位(岗位群)或主要工作范围。

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的形成,人才通过市场得到合理配置。既能使人才主体选择度增大,做到各尽所能,又能让用人单位能够量才录用,做到各尽其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随着市场发育用人单位将难以确定中长期用人计划。这对职业学校的办学和课程设置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专业技术课就必须在变动中调整。学生就业呈现出定岗、定单位不定岗、定去向不定单位不定岗、不定去向和自主择业等状况。因此,要求职业教育就必须具有灵活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2.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知识的体系和技能的系统。对这种形式的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另外加一些操作练习或实习。这种课程形式使职业教育脱离职业发展的实际,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大堆知识,但是不会探究,不会操作应用,会动口不会动手。这种课程形式体现的是培养“劳心者”的旧理念。在现代理念中,即使培养“劳心者”,也必须是会探究、能动手实干的人。所以,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应努力体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理念。

就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来说,应该把探究与实践都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主要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和能够操作实践的活动来构成。加强探究与实践,这是世界性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近年来,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盛行,所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坚持以这一理念作指导。

3.以终身学习为主要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由此而形成的理念应该成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或原则,职业教育新课改要坚持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就必须做到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终身能够自己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在课程中更多地充实有关思维、知识形成、认知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课程呈现和表现的过程中,更多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新知、自己发展新知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终身学习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重学,后者重教;前者重视过程与方法,后者重视知识体系:前者以学生为主体,后者以教师为中心:前者重创造,后者重识记。终身学习课程的这些新特点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是应该加强和发扬的。所以,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应该研究终身学习的思想内容,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

三、创设职教课程新模式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探索,笔者所在的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1.电子电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将各专业课程单独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别实施的教法。这样的教学安排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生产实习连成一体,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增强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和实习教学的规范性,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之前打下良好的技术理论基础,还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从理论上找到答案。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创造性得到激发。

(1)模块式一体化教材建设。要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必须编写一套系统的一体化教材。可以将专业课程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电工基本操作、电拖与检修、电机与变压器、电工技术和现代自动控制技术。每个模块首先根据培养目标细化成技能目标,再根据技能目标确定实习课题,然后对这个实习课题进行分析。确定完成这一技能目标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而围绕这些基本知识和实习课题,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实践环节。每个实践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项目”使学生通过每个项目的实际动手操作,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还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有用、够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教材的难度,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强化实习环节。第二,突出实用性,编写教材时力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实用上下功夫使学生学了有用,学了实用。第三,突出内容的先进性,抛弃落后的知识内容,请本地行业第一线的专家、工人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力求在教材中充分反映企业推广使用的新知识、新材料,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改进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接受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倡导改变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有创设情景,提出课题,启发引导,大胆假设;激励探究,检验假设;归纳总结,应用迁移等四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为引导、参与、激励、交流。

2.数控专业——“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的方式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程式及其步骤如下:

(1)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用来驱动的“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任务”将决定这门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

“任务”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再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因此,“任务”的来源应该成为教师设计任务的着眼点,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教学驱动任务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前提。

(2)合理分组。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合理分组很重要。对于一个学习任务,一般来讲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分组不分优劣,应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一般每组4人左右,选取组中的“中间力量”作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问题探究的进展,每次课后要向教师汇报探究的情况。

(3)反馈与调控。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为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也很重要。一是勤巡查,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听组长汇报,多找组中的学生了解情况;三是通过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里要注意的是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学生都要共同完成一个大作业。在完成这个大“任务”的过程中还需做一些小作业。做好探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控可确保整个过程活而不乱、活而不散,有序高效地进行。

(4)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技能改革
改革之路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