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考核方法的改革方案

2009-01-22顾昊星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考试考核

顾昊星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建筑工程第一线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考试与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建筑工程类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

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基本沿用本科考试方式,学生只求“60分万岁”,对考核目的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对考试的创新较少,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内容过多地以教材为中心

由于教材本身编写和出版的周期无法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考核欠缺课外知识和拓展知识,题型变化少,致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只靠考试前突击,助长了他们的惰性,也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无法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2.重知识记忆考核,轻动手能力测试

对一门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好这门课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但作为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度,重点应培养职业技能。而现行的许多考试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水平。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现行考核普遍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其优点在于考试程序规范、操作简便,对学生较为公正,教师评分主观成分较少。其主要弊端是只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考察,无法反映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情况。目前的考试内容设计仅限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没有涉及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4.考核方式较少

建筑类专业课采用的考试考核方式有平时考核、开卷试题、闭卷试题、课程设计或两者的组合。局限于期末考试多,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没能展开。对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需要现场操作的技能测试没有全面进行。

二、高职建筑工程类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对考试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针对“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后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明确考试目的

考试是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甄别和评价的教育活动。考试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用以判定教学质量升降,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寻求改进措施,改进和保障教学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提高。

2.精心设计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必须紧密结合高职建筑工程类行业特点和需求,应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建立校内学业考试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有效机制。校内学业考试则应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1)精心设计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素质测试的权重与比例。认知为主的理论课程的考试要以“考核应知、理解、会用”为重点;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的考试要以“应知与会用”为重点:实践课程的考试要以“技能、能力鉴定为本,加强考核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考试效度、信度”为重点。

(2)基础理论课程的考核必不可少。每门课程找出所需的基本知识,分阶段进行考核,不可忽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考核应注重拓展知识的外延,创造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工程情境,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及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如建筑制图与识图,让学生动手利用DK纸泡沫塑料制作有关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业课程考试适当尝试采取综合课程测试项目。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后,借鉴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考试的经验,将各门课程的内容根据考核要求,组合在一起考核。考试内容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技能灵活转换与应用的能力。如“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综合测试。

(4)着重考核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测试内容。将建筑行业的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测量员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内容纳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在考试中着重考核资格书所要求的测试内容,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组织技能大赛,加大建筑技能的测试力度与范围。可进行测量放线、CAD计算机绘图、读图、识图等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可获得奖励学分。由于要实地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课上认真练,课下还要加班训练,真正掌握了技能,教学效果突出。今后还将开设施工技术、预算、建材实验、预算软件等技能测试,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达到零距离就业。

(6)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测试。学生学习了全部或部分专业课后,设计一个综合技能测试项目,将一个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进行测试,可分组进行,如“读图+放线+墙体砌筑”或“读图+钢筋下料+钢筋加工+钢筋绑扎”等。通过对学生读图、测量、放线、砌砖、砌筑质量检测等测试,考察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等能力。

(7)由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增多,各门课程应建立和不断完善考试题库,在设计考题时应注意拓展知识面,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3.构建多种考试模式

(1)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应采取开卷、闭卷、口试、试验、实习、课程设计、技能测试、课堂评价、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师应在教学和考试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给出恰当的考核评价。

(2)注重全过程测试,使学生时刻感受学习的压力与动力。通过引导与激励,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如建筑结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30%)+结构施工图识读(30%)+开卷考试(40%)。

(3)考试走出课堂到实训室,走出校门到施工现场。用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技能测试,增加考试的实战性。如测量技能测试利用真实的建筑图放线,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均设置施工现场考核分。

(4)严格考试纪律,现场考试的内容当场出成绩,试卷测试成绩考试后三天在校园网公布,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树立诚实守信的作风,提高校内成绩的公正度和可信度。

4、搞好考试后评价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及考试结果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从考试的成绩分布、答题质量,分析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并将其及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例如:某些课程的整体成绩较低。其原因可能有学生入学时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能及时了解,未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实行全过程考核,课程理论性又强,考前突击无效。此时教师应在教学方法、考试手段上进行改革。通过加强过程中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考题的类型及难易程度。

总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它不仅需要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来认真研究,甚至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行业之间都要彼此合作。只有探索和改进考试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发挥考试的作用,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考试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厦门市2009—2014年体育教师入职技能考试内容分析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