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技校学生的自信心

2009-01-22姜均堂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技校特长智力

姜均堂

现阶段入读技校的学生,以中学阶段成绩中下者居多。他们在中学阶段一般是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自尊心和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因此,不少技校新生对自身的学习及前途失去信心,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自卑。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战胜自卑,就成为教育的入手点。

针对技校新生认识多元化、才能多样性和普遍缺乏自信心的情况,在新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方引导,唤回丢失的自信

刚入技校,进入新环境,学生都有一种渴求的心境,即渴求老师同学的了解、信任和褒扬,渴望别人能尊重自己,渴望和同学能平等友好相处等等。因此,教师应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气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摈弃“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孺子不可教也”、“天生愚蠢”等歧视差生的陈旧观念;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以贴切客观的评价,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沟通理解与信任,从沟通入手,开展正面引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学生有了小小的一点进步,教师都应关注赏识,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唤回其内在的自信心。

二、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当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读技校是接受下等教育”、“上技校没出息”的错误偏见,社会舆论的阴影笼罩着技校学生,这是技校新生产生悲观情绪的客观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从我国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分工出发,帮助新生分析和认清社会现实。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做事迹报告,使学生们认识到入读技校,只要不懈努力,打下扎实基础,练就本领,提高素质,同样可以成才,创造美好的明天,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正视现实,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悲观情绪,找到合理的定位,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这是促使技校新生抛弃思想杂念,专心投入学习的关键。

三、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上进心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等基本智力,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各种基本智力的不同组合所致,他们在心理和智力上有着各自的强项,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是出色的。因此,在唤回自信、确立成才观的同时,教师还须认真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智力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多年的教育实践也说明,大部分技校生只是学习成绩稍差而已,他们的技能特长、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并不比某些普通高中生差,甚至要好得多。学校、班级或团组织应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竞技、文艺汇演、演讲辩论、专业技能培训等,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第二课堂)、舞蹈队、篮球队、足球队等等,满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需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在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促使学生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启动最大内驱力、取得最佳成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技校教育以人为本、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中专生已基本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再用情感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经常参与学生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班主任要多和学生一起劳动、学习、沟通,时刻做学生的榜样,随时纠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误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生活习惯,而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

猜你喜欢

技校特长智力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智力闯关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欢乐智力谷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