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软件专业课程整合与实践
2009-01-22李云
李 云
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nentierter Unterricnt)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方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明确了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潜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这种方法对我国职业教学与发展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领域和教学情境的设计非常关键。学习领域描述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学习情境则是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必须具备Web应用程序开发和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对行业管理有足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理解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流程和规范。因此,在教学领域和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类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因学论教。
基于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笔者设计了1个基础学习领域,以C#程序设计为先修课程;4个专业学习领域,分别是Windows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和访问技术、Web应用开发和Framework核心技术;1个综合学习领域,即综合实训。根据学习领域分别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开发为实践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如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网上商店网站,学习Web应用开发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学期初给学生布置总体任务,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将总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安排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中,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各个子任务,这个阶段,教师给予指导和答疑:最后实现完整的项目系统,学生演示和讲解项目,教师给予总结评价。实践证明,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完成教学实践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知识有学习。表1列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部分学习情境设计,将图书管理系统按学习进度分解成子任务。通过每个子任务的实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知识不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全面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学习Framework核心技术课程,在讲集合类时,可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先精讲一种集合类,并提供案例讲解。其余的集合类由学生自己来讲,教师提前安排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学生模仿教师“备课”。学生讲完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讲课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认真地准备,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听课的学生对讲课的人和内容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某些腼腆的学生,最初表达能力较差,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设计符合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有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动导向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教师长期在教学岗位工作,对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以传统案例来设计教学领域和教学情境,不能根据职业实践活动要求及时更新。
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强,或者学习资料不够全面,造成学生实践操作时,出现畏难情绪。
由于财力和物力等限制,学习情境没有形成标准的规范,即案例或任务的难度和广度由个别教师自己确定,没有进行合理的统一。
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复杂,因此目前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达到构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系的培养目标,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上被逐渐认识,但在教育的实施上,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专业和课程特点进行研究,建立一套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体系。
首先要组成教学研究小组,讨论基于工作过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形成规范性文件。围绕教学情境,编制适应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材,随着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深入了解,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和开发活页教材,辅助参考书,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
要明确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因为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教师的观念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遵循教学规范,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需要有耐心,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每个实践任务和理论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法从传授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全面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让学生自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系统地考虑问题,了解完成工作的意义,具备独立计划、实施、检查能力。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需要职业教育界予以更多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