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09-01-21陈顺立何同林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陈顺立 邓 荣 姜 雷 何同林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办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本文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谈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细分为如表1所示几个能力模块。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广告装饰设计制作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行业产品换代频繁,导致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岗位能力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能够根据行业需求来进行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实现产学“零距离”的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一个动态机制,能够根据行业调研信息和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是面向地方行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走社会调研、构建岗位群、构建专业模块及课程设置“四步曲”。即通过社会行业需求调查研究,构建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几年的调整,逐步使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分析社会实际需求、行业实际需求及学生实际需求信息,构建出社会需求岗位群,对专业作模块化分解,对课程作进一步的整合,从而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为例,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我院注重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不断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先进性。

依托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形确定,每门学科根据所属模块专业方向,围绕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每个模块可以包括若干个子模块,它们也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煤炭行业、IT行业,深度融合煤矿安全、煤矿产量监控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交替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突出实践,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过程本专业以“岗位职业素质+岗位工作过程”为人才培养主线,注重“工学交替”的科学实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相对独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校内外紧密结合、具有计算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实践能力目标主要指培养“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模块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依据工学交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实际工作过程制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形成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联合开发《网络交换设备安装与调试》、《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等7门核心课程(见表2)。

工学交替、岗证结合、注重“双证”课程开发“工学交替”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这里的“工”和“读”的指向均是学生。“岗证结合”指行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即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受企业选拔、考核,在岗位上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双证”课程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协作开发。“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如图2所示)。

以我院为例,2007年,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行业调研及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本专业与更多的业内著名企业深度合作,引入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全程按照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实施“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过程分为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两部分,两者交替进行。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第二、三学年,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学习专业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另外,引入了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岗证结合”教学模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的完全统一。该专业网络工程、网络艺术设计、网络开发三个课程模块分别与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引入CompTIA A+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龙形广告等公司合作,引入CEAC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港澳软件等公司合作,引入SCJP系统资格认证等,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岗位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三者的统一(如图3所示)。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依据工学交替和岗证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双证”课程的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正确处理好工、学、岗、证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和谐地融入课程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陈凯.《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研究[J].广州教学研究,2006,(395).

[4]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

作者简介:

陈顺立(1973—),男,硕士,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方向)。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