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感教学
2009-01-20赵爱华
赵爱华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对学生能力要求越高,意味着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就要讲究方法,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学以致用。可事实却不然,许多老师含辛如苦、费尽口舌,结果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好数学的学生也为数不多,原因何在?从我这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来讲,我认为情感教学很重要,即用“爱”去上每一节数学课,用“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结果则大不一样。情感教学在新课程中最大特点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意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发学生的愉悦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喜欢的积极愉快的活动。不能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负担,提起数学就头疼,而是把学数学当成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心理源泉,用高尚的情感、爱心和兴趣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在初中数学情感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融洽师生合作的情感交流,注入开启学生心扉的情感雨露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是在教学中很自然的,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课程中处于快乐、饱满、激昂的良好状态。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不是真正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另外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课堂看成是一个与学生情感交融的平台,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微笑着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用幽默及满腔的热情、鼓励的话语和手势去打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下紧张的心情,放下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和怕说错的思想,能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只有教师耐心的主动的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树立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你的观点很新奇,你的回答很精彩,你真的很棒,你就是数学天才……同时,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作主,甚至可以给老师提问题。这样,学生的忧虑没了,思维更积极了,感情更丰富了,求知欲更强烈了。因此,情感因素时时刻刻渗透在教学的环节中,并且悄悄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注入,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式学习。
二、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善于把那些枯燥无味、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联系实际,把笔直的马路看成直线,我们骑着自行车的车轮看成是圆,当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时,车轮与马路的接触点有几个?这是一种什么位置关系?当下雨天,路上有一小坑时,自行车轮一不小心掉进了小坑里,此时,马路这条线又与车轮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摩托车表演中,车子快速驶向一高处,又飞车落下时,车轮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这形象的比喻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或目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放入到了问题的情境当中,仿佛学生身临其境一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的教学会使他们终身难忘。在讲《感受大数》这一节时,有的老师可能会一带而过,或讲讲大数的记法就过去了。但我认为,要真正让学生意识到数究竟有多大,能把知识与身边的物、事联系起来。就拿人民币来说吧,如果你手中几百万元人民币,甚至一亿人民币,他们能不能用一个小箱子装走?当你说到甚至会用几辆卡车装时,他们会目瞪口呆。因为在孩子们眼中,一百元足够多了,可一百元人民币只有那么一点点空间,我与孩子们一起算到一亿人民币会有九十米高时,而九十米又有多高呢,和身边的教学楼作比较,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他们又吃惊不小。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发积极的思维。认识需要来自学习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思考。因此,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相应情感,在教学中相当重要。只有这样,他们的兴趣浓了,知识学透了,也会应用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你讲我听,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情愿”使你更自信
1.引导学生发现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空间留给学生,凡是他们能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发现的知识,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特殊角度的三角板去测量和计算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画一般三角形,通过多次测量,学生会得出“三角形内角和180°”通过性质,会很容易理解,并深深的记在脑海中。
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思考是现在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老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敢问敢疑,在质疑中不是学习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路去问去想,而是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走,老师适当点拨,是“教”服从于“学”。如: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题目很难理解,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问学生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也会反问:这一条件有什么用?期间的等量关系如何来找?这样,可能由于学生放得开,消除了压抑与紧张,他们会自己从问答中把问题解决,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动手中交流,实践中表意
数学科学不同于其它科学,有时很抽象,但再抽象的知识也源于生活实践,所以动手实践很重要,他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问砌一道长20米,宽0.5米,高2米的墙要多少块砖?这一问题如果凭空猜想,可能结果会有很大差异。我把学生分几组,要求学生拿着工具亲自去测去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去接触自然,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智慧远远超出老师头脑中的几种方法。因此,要提倡学习自主性,就必须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通过自己实践,他们就能完善的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此时,让学生当一日老师,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其求知动力,学生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对思维的整理和深化,让学生按自己的体会和思路去讲解他们心中的内容,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主要的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他们会骄傲的认为:我能行。
总之,身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