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能力的培养
2009-01-20张银慧
张银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也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探索精神的萎缩,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劣离不开全体师生全程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造主动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潜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学生的探索兴趣是培养和发展探索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探索的重要动力。探索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去创造。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探索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又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探索、去解决。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探索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是有必要的。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赛、数学笑话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机会和快乐,培养探索的兴趣。
3.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使学生主动参与。
二、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传统数学教学观念下学生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活动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教学要改革、要创新,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善于启迪,点燃起他们进攻的火把,通过努力获得进步,学生的智慧就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多提问,更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要敢于放手。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先给出了五幅轴对称图形(雄伟的天安门、美丽的蝴蝶、脸谱、飞机、双喜字)然后提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印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进一步启发:“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你想怎样说明这些图形的对称性?”先鼓励同学们充分观察思考、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之后让同学们举出现实生活中具有上述特征的图形,进而得到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练习中,同学们显得兴致更浓,并发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仅一条,同学们的思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的思维活动,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近年来探索性试题以热点考题的身份出现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它具有题型新颖、结构独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此类问题灵活多变,一般无固定的解题模式套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要指导有方、及时鼓励。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让他们产生思想,迸发灵感,让学生张开数学思想的“翅膀”,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出发,合理的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比较、推理等。寻找自己的独特解法或缩小发现。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教师加强指导,注重探索多个学生的思路,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寻找自己的解题方法,直到得出正确答案。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师是保护学生探索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性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应是更有能力的一代,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