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材”源的开拓

2009-01-20牛桂红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材作文生活

牛桂红

【摘要】写好作文首要的条件是积累,积累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总结,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捕捉,其中的所见、所感、所做,凝练成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诠释了“言为心生,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的作文理念。

【关键词】生活;素材;作文

写作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将所积累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学生每每提起笔,总觉得头脑空空。才写了一两句便无话可说,无“米”下锅了,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素材。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开拓“材”路呢?下面笔者仅从“留心生活”这一角度粗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素材,有所见而文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可竭,溪水自然活泼得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素材的来源问题,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睁大双眼,竖起双耳,因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周围人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材料源泉;群众的俚言、俗话、格言、谚语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学宝藏。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学习、交往、文体活动、课余兴趣;在家里,有温馨和谐的氛围,有浪漫、绚丽的生活花絮;社会上,更是气象万千: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新鲜、活泼,充满时代特色的材料,均是我们的为炊之“米”。

竺可桢由于留心物候的变化写出了著名的《大自然的语言》,朱自清正是留心了父亲送别时的一言一行,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必须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及景物,用耳朵去聆听群众丰富鲜活的语言,聆听生活的种种声响,通过多种感观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汲取营养、捕捉素材,去开拓写作的材路。另外,还要告诉学生:随身携带一支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自己的材料库便会充盈起来。

二、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真谛,有所感而文

“生活是无字之书”,生活不仅为作文提供了事实材料,也包括情感与认识,体现作者的主观意识,因此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要用心去揣摩,要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人生、社会,学会学习与思考,唯有这样,学生在接触、体味自然与社会时,才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撷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才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才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有学生说:我们也留心了,但总觉得周围一切太过平常无味,不值得一写,这就是缺乏感悟的缘故。

许多著名作家都是借助极其平常的人、事、景抒发自己独特情感的。如鲁迅的《秋夜》、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典范。其实,小草的顽强不屈,梅花的凌霜傲雪,蜡烛的无私奉献……哪一个不是我们思想感悟的触发点?母亲一句关心的话语,父亲一句严厉的训斥,句句不都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吗?“等孩子下了课吧”,那是一个踏着泥泞道路给儿子送来棉被,伫立在风雪中却不忍心耽搁孩子一分钟学习时间的母亲一句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话语,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可由于缺乏感悟,本来一个个极好的材料却被熟视无睹。我们应学会以豁达的心情看待自然界万物,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用快乐的心去珍惜每一份情谊,我们会发现生活的路上芬芳满地,这样生活还会乏味吗?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为了描述生活,表现生活,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留心观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中发掘别人熟视无睹或认识不到的新东西,并仔细体味,这样学生们就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了。

三、投入生活,品尝生活甘苦,有所做而文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人固然为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人就得负担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叶圣陶语)。叶圣陶先生在论述好文章与生活材料关系时,曾强调过“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袖手旁观者,不做脱离生活实践的“思想者”。生活是一只五味瓶,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品出其中滋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的材路,反之则不然。纵观学生这一日的生活,我们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同学生活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范围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实践,作文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投身到生活实践中去,多做、多练、多“玩”。学生既要踏踏实实的学,又要学会痛痛快快的“玩”,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小动物、搞小制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实验、做气候观察记录、到田间地头儿体验农民生活等。一个人“玩”,在小组里“玩”,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讨论,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觉中你会有一种欣慰在心头,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妙趣盎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还何愁无“米”下锅呢?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积累”,除了积累字词以外,同学们还要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观察你爱好的事物,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发愁!我们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这本“无字书”,它提供给我们写作的素材,指导我们体悟社会,参透人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奔涌而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刘雨, 张艳梅.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1.

[4]毛继东.作文的革命[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1.1.

[5]张国良.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Z].2003

[6]张国良.例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Z].2005.

猜你喜欢

素材作文生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