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09-01-20张小洁
张小洁
【摘 要】由于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走进丰富的物理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切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物理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主动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
物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无疑是十分有效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眼镜的物体,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鱼缸看鱼发现鱼会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里的筷子发现筷子会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后又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对初中生来说,可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测力计、杆秤、潜望镜等,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情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二、制造学习上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新颖的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滑轮组》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滑轮组放在一个黑匣中,演示时上端提线,下端放入盒中,结果出线比进线长得多。此时,一般学生会感到好奇,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想到是省力杠杆并急于想得到证实,因此产生强烈兴趣,当盒子打开后,学生又会惊讶,这是杠杆吗?学生渴望得到明确的答复,在这样的渴求中,教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起到化冗长讲授为积极探索的作用,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例如在讲《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节时,为了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做此实验要求当时天气要干燥),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做这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每组选一位同学进行操作,结果会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蓬松了,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地被激发起来。
三、 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让学生兴趣高昂
在教学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充满自信,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地设置使之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帮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热爱学习,主动去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解”。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学生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四、 设计组织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体验物理的价值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则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物理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比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事物,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陶洪.《物理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1.
[2]安忠,刘炳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3]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4]阎金铎,继佩军.《物理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