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巧”提问
2009-01-20胡国良
胡国良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成为连接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课堂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教师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展相融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
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一、激疑式提问
激疑式提问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研读文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能产生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并学会于无疑处生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例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片段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观看文中的插图)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它是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中间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据科学家考证,这个小洞是由洞顶流下的水滴滴穿的。面对这一奇观,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交流:
生: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头滴穿,而小水滴能?
生:小水滴是怎样把石头滴穿的?
………
激疑式提问,能引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气氛起着推动的作用,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课本的意图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提高求异思维能力和激疑能力。激疑,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激在“刀口”上,不能在枝节问题上乱激乱疑,更不能钻牛角尖,否则,难免陷入“七拉八扯”、“杂乱无章”,难以收敛的局面。
二、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时,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示,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老方法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要启而不露,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否则就会“启而不发”。
课例2:《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
师:想想看,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不对,大自然中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绿色是不是有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教师抓住关键的内容,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在探求答案中,不盲从、不雷同他人的观点,不满足已有结论,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三、引歧式提问
引歧式提问在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认识趋于一致,但不够全面、不甚正确,甚至错误时,教师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分歧,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全面、正确、深入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课例3:《春日》、《游园不值》教学片段
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这是朱自清爷爷写的一篇文章叫《春》的一个段落。写得美吗?
生:美!
师:喜欢的读一读。
(自由读这段话)
师:这几句话赞美的是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与朱自清爷爷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以问题为线索,上下文比较,现代文与古诗比较,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学习写法。教学中,如果我们经常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认识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事物的特殊性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灵活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前后联系的学习习惯。
四、开拓式提问
开拓式提问就是在对某些知识已经理解、掌握或在某些问题已经解答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具有开拓意义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或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取得创造性的“发现”。要开拓,就应在“最近发展区”设疑,利用知识的“增长点”架设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在知识的“开拓点”上深化,否则就难以开拓。
课例4:《海伦•凯勒》教学片段
师:你们的谈话使我想起了耳聋后的贝多芬。耳聋,对常人来说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毁灭。而贝多芬依然挺立,他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琴键上用心灵感应每一个音符,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其实,像司马迁忍受宫刑写《史记》、凡•高在精神分裂状态下创作《向日葵》经历过很大的痛苦,才使他们从平凡走向伟大。那么,从海伦•凯勒、阿炳、霍金、贝多芬、司马迁、张海迪身上你们可以获得什么启迪呢?
五、梳理式提问
这类提问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揭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把握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课例5:《秦始皇兵马俑》教学片段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配以铿锵的战鼓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的一句提问,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实实在在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把“教师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贵在巧,巧就巧在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矛盾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一起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因势利导,从而使学生把知识学活。
参考文献
[1]郑晓龙.《“问”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
[2]张良田.《语文教育研究需要一种大气与沉稳》.《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0期.
[3]周良顺,韩杰.《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山东教育》,2000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