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09-01-20胡淑兰
胡淑兰
【摘 要】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认识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为此,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数学的社会效应,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二是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五是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六是开展比赛,适当竞争;七是提出问题;八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本文中笔者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数学的社会效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求知中的伙伴。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疑问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向深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适时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
2.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和学生接触时间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习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在初中,常常会有一些后进生,教师对他们应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化,不可只就一次考试就给学生下定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可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告诉学生“你并不笨,只要你不断努力,一定会学的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敢于前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是在统一过程里进行的。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如何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呢?我认为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改。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另外,我还采取了“结对子”活动,一个优秀学生带一个差生,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以外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实,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了课堂。它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放大了”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强了”课堂教学信息密度,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的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它可以是微观的可视化、静止的动态化、抽象的直观化。有些教师讲半天还不一定能讲清楚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几秒钟就可以解决。多媒体技术声、图、形并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多彩的感知环境可促进学生感官的发展,激起求知欲,使学生学得好,记得牢。要科学的应用媒体,不一定是越高级的效果就越好,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科学的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盎然,丰富多彩,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五、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六、开展比赛,适当竞争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参与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例如:课上小测看谁做得快,做完的马上打分,得分高的及时表扬等多种方式。当然,教师要注意竞争的合理性,注意不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竞争对增进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及兴趣提高的程度都大有帮助,可见,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通过提出问题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大,他的学习就更积极,兴趣也会更高。当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学习时,教师就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把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减少机械化的程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把学生的快乐、苦恼和需要装在自己的心里,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千方百计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让学生会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