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学生素质
2009-01-20吕印全
吕印全
义务教育化学大纲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步学习打好基础。”长期以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将传统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素质是人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和在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自然和历史赋予人的潜在力量。而素质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形成各具特色,和谐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为人的素质教育打好相对稳定的基础,使之终生受益。因此,素质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所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应教学生会学习、会探索、会发明创造,化学教学也应如此,应使学生学会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
一、应用“讨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确定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搞好课堂讨论是一个重要途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取新知识。因此,从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它具有探索性。课堂讨论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阵地。在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这绝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势利导”,是对学生在求知活动中的引导,要明确课堂教学是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机会的主阵地,教学的成败应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为检验标准。教师要明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忌怕课堂讨论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讲出结论的办法,否则不但不能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而且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
二、应用各类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人才质量提高的要求,也是教育界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中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等;而中学化学教育是理论到实际的应用过程,其中,化学实验是重要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成功的实验可以通过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向学生充分展示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课堂。整个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都与培养学生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
1.科学态度的培养。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能否周密准备,规范、熟练地操作,实事求是地展示实验过程,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细心观察,并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如实做好实验记录,都关系到学生科学态度的导向。
2.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实验中涉及观察、测定、比较、分析等过程,在这些环节中能否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将关系到学生科学方法的理解、重视和掌握程度。
3.实验能力的强化。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能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操作仪器能力和记忆知识能力等等。
其次,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做到:
1.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验教学的教案中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科学认识过程,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并深刻感受科学的思维过程,切实增长化学智慧.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制定实验大纲,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学生根据大纲,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训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的个性思维,并提高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进行启发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和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和归纳实验结论,以达到理性教学。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应当加强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开发,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光盘模拟实验,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实现化学实验教育中的个性教育、自主性教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内涵。
三、搞好活动课,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它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按活动大纲的要求搞好活动课,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发展其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
1.指导学生做家庭化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2.举办化学展览会,以达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每学完一章,就利用课外活动展出该章归纳图表,进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和掌握该章主要内容。
3.举行专题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正确理解。请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应怎样避免等等。
4.进行专题总结,以帮助学生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比如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剂”(如催化剂、氧化剂、还原剂、吸附剂)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上完新课利用课外活动要对教材出现的各种“剂”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些“剂”的不同作用。再如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上完新课要利用课外活动总结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化学反应。
5.举办专题介绍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和化学工艺上的伟大发明创造;介绍解放后我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介绍伟大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
6.举行化学竞赛,选拔化学学科之才。比如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本班参加班级之间的竞赛,可对优胜选手进行课外辅导,参加县市化学竞赛,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启发和引导作用,充分应用教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