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古诗风雅 饮历史佳酿

2009-01-20吴立玲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成诗诗文古诗文

吴立玲

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简洁含蓄,极富韵味和美感。品古诗,如同饮一杯纯美的佳酿,在幽香中荡气回肠。

引导学生记忆、积累古诗文,有助于夯实语文基础,增强鉴赏能力,感悟人生。新大纲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但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总数不足四十篇,远达不到要求。鉴于此,我采取了课内精读、课外拓展阅读和业余时间练习写诗三结合方法,引导学生漫步古诗梨园,徜徉在古典文化馨香氛围中。

一、研读教材古诗文,深刻理解

由于受篇幅、课时等多种因素影响,教材古诗文中作者基本情况、成诗背景等材料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诗文的历史、人文等信息,无法深刻理解和体会诗文情感,诵读古诗文只死记硬背,无味无韵,味同嚼蜡。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理解力和鉴赏水平,我把大量阅读材料融入教学,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古诗文。

(一)了解作者生平,挖掘精华作品。不同诗人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风格不同,了解作者生平、把握成诗情感是学习古诗文的首要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跨越历史长河,与诗人对坐,闻其声,察其色,触手可得。在学习李白《赠汪伦》时,我详细介绍了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二十五出蜀,曾在宫中任职,遭受排挤弃官后离开长安等,同时又带领学生研读了《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使学生对李白本人和李白的诗文有了大致全面的了解。这样,我讲授李白,学生如聆听名人奋斗史,津津有味;研读、背诵主要作品,为今后讲读李白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学生独立学习古诗文打开智慧之窗。

(二)剖析时代背景,探求成诗缘由。古诗文距我们遥遥千载,用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取舍很难透彻理解古诗文内容和情感。“诗出有因”,剖析时代背景,探求成诗缘由才可以除去千载的隔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草堂为秋风所破,许多小孩扯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诗文表现了他本身的痛苦,“天下寒士”的痛苦,凸显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然而,怎样的环境使杜甫如此之“苦”?力求解决这些疑问,我详细介绍了“安史之乱”和当时关中饥荒,民不聊生等情况,学生听后,对诗文理解得更加深刻了,惊呼杜甫感天动地的气节,感动杜甫博大宽广的胸怀,好一个“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除此之外,分类教授能够事半功倍。以题材为例,在学习送别类诗《赠汪伦》时,同时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学生很快总结出唐代一改前朝送别诗低沉抑郁情绪,哀伤悱恻诗风,诗风豪迈、格调高昂、情致动人、美感全新,处处彰显独特风格和文学魅力。

二、粗学浅练,培养“小诗人”

课堂研读古诗文,时间、范围有限,数量不足,为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能力,我指导学生粗学课外古诗文,并模仿古诗文体写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诗”,通过粗学浅练,培养出了一批“小诗人”。

(一)培养兴趣,涉猎群“诗”。成立兴趣小组,通过简单引导,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粗读、跳读都可以,对名家名篇默读成诵更好。这样,不施加学习压力,反而提升了学习热情,许多孩子一有时间就陶醉在古诗文吟诵中。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染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培养了学生人格精神,千锤百炼的语句和华美旖旎的辞藻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大量阅读丰富了头脑、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用之不竭的素材。

(二)激发创造欲望,小试牛刀。通过学习,学生古诗文基础有了进一步提高,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优美意境,把意境写实成景;在欣赏美景中感受优雅情调,把情调内化成情感,用平仄分明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赞美春天时,先诵读了《春夜喜雨》、《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作,进一步触动学生美好灵动的体验,被激发的情感喷薄而出。如春光明媚桃花开,万物苏醒嫩芽长;小雨浸大地,微风暖人间。这些无不是孩子美好心灵和愿望的真实写照。

品古诗风雅,饮历史佳酿。这些优秀的古风雅韵积淀了语言素材,在千古美文的滋养下,学生情景观察细致有序、情感体验真实充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作文水平迅速提高。古诗文的铮铮名言储备了建立人生信念的精神资源,学生锻造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培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坚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猜你喜欢

成诗诗文古诗文
微光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