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乡土资源在历史自主学习中的功能

2009-01-20林日掌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历史课台州爱国主义

林日掌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并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必须要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那么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对于实施历史课程标准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的功能何在?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乡土资源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引入课堂教学,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学生对于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三位之列;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二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五位。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的如此的冷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种状况与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乡土资源、社区资源等,这些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大大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比如在教学《文天祥抗元》一课时,布置研究性学习《文天祥与台州抗元斗争》,学生在查阅台州府志、三门县志,参观仙岩洞文天祥遗迹后,认识到:文天祥抗元是在接了太后谢道清的“勤王”谕旨后,捐资募兵直指临安的,而谢道清是临海人,正因为台州是谢太后的故乡,抗元热情特别高涨,极易组织义兵,文天祥自然“辗转四明天台”,来台州筹商抗元大计,并在临海、三门等逗留过,三门至今仍有文信国公祠供人瞻仰。由此可见,生动的乡土资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史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偏重“注入式”教学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尽管也有一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但总的来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西方教育家卡尔•罗述斯曾提出:“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的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竟根本没有影响,所能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是的,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通过不同方法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辨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

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各种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但它却能使学习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控索的“经历”有助于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这也决定了历史教师除了教科书外,还应广泛地引导学生搜集利用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资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体验历史的过程。如在讲授《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布置研究性学习《见证历史》,让学生走访历史见证人,搜集“文革”老照片、图章、实物文献资料,通过这一参与活动,使学生对“文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如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所言:“通过搜集资料,增强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使我们感到,就像这节课的课题一样,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终身难忘的,也是回味无穷的,而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三、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情感不仅指学生兴趣、热情、动机,它还指内心体验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还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而历史本身可以说是创造美、发展美的过程,历史中的“美物”、“美事”、“美人”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有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深厚民族根底的道德情操、有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有宽阔的民族胸怀等,都是健康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

“触景生情,情景不离”说明了人们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直接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身临其事,流连忘返”,每个亲自到过名胜古迹旅游参观的,都能体验到这份书本上得不到的喜悦。台州有令人艳羡的先哲,唐代广文馆博士郑虔,被玄宗推许为诗书画“三绝”,名动京师。后因安史之乱被贬,住台州司户参军。据台州府记载,郑虔至台州后,以古稀之年“选民间子弟教之,大而婚姻丧祭之礼,小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以身帅之。自此民格日淳,土风渐振焉。”台州学风始盛,郑虔被尊为“台州文教之祖”,备受后人敬仰。我曾带学生去广文祠参观,介绍郑虔的生平,特别是他对台州教育的成就与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良好的人生观教育。可以想象,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研究考察的历史遗迹、遗址等,使我们有机会寻访它、走近它。透过一处处、一件件凝固的历史,思考其背后的故事,体验、回味,那是非成败、兴衰更替的道理与规律,一切看似茫然、不可思议的现象与结论都变得可以感知、可以理解、可以体验了。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健康人生观的多次触动到形成的过程。

四、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情感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可见,新课程与原来教学大纲一样,都强调培养优良的品质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史实教学实现的。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资源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如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台州本土英才辈出,如上文提及文天祥抗元,戚继光率军于临海,三门等地数败倭寇。明未清初,郑成功举起义旗,北上抗清,曾亲登台州大因山察看地形,后因清兵偷袭厦门而不得不扬帆回师。三位不同时代的英雄都在台州的土地上建立起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这是我们后人最可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定能激起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通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必能进一步培育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猜你喜欢

历史课台州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