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瓷砖文化与汉字书法、古典诗词的关系

2009-01-20张志平

佛山陶瓷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瓷砖陶瓷

张志平

摘要 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汉字书法的表现形式、瓷砖的优秀品质,三者的结合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瓷砖作为古典诗词与汉字书法的新载体,使瓷砖这一现代建筑装饰材料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让艺术走入生活,进入更广阔的环境空间。

关键词 陶瓷,瓷砖,古典诗词,汉字书法

1 中国瓷砖的文化根基是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中国人站在黄山之顶,会想到李白的诗;而一个德国人站在黄山之巅,想到的多会是贝多芬的交响乐。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与西方传统文化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其差异性在相互参照比较中可表现出来。

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求真求实的精神旨趣使得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判断总是与事实判断联系在一起,美的东西总是与真实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才是美好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得西方文化不断处于永恒的冲动和超越之中,反映在瓷砖产品上,就是他们用尽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仿尽一切自然物态,丝网印刷不行就用激光胶辊,激光胶辊不行就用喷墨打印,孜孜不倦地仿石材、仿皮革、仿金属、仿木材。

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构成中,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观念的体现),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惰性,它所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判断总是与事实判断相脱节,而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联,契合为一,就是说,美的东西总是与善的东西相联为一体,只有善良的,才是美好的。

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组合形式,导致中西方思想文化中产生两种非常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思维方式:一方是对社会人生的探讨,一方是对自然本体的追求;一方是道德规范原则的叠加,一方是纯知识体系的建构;一方是直观性思维的构想,一方是理论性思想的突破……,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十分明显。

现在,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角落,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建陶产品的设计,不能全盘照抄西方,西方设计有它的文化、艺术土壤,代表西方人的艺术观;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审美观、艺术表现形式,照搬他人的花色,不一定能让国人接受、喜爱。中国的陶瓷设计重要的是去学习西方同行的设计理念、营销方法,而不是单纯去模仿他人的产品花色。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就会越强大。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构成了各个国家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且竞争之势愈演愈烈。一些文化持续扩张,咄咄逼人,而另一些文化则在衰落,甚至消失。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根基牢固房屋才不会倒塌。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艺术土壤深厚,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从五千年悠久历史当中挖掘、提炼文化精粹与设计元素,在继承中改造,在改造中创新,在创新中脱俗,并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产品,来诠释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和生活价值观。以中国艺术为背景,用瓷砖来表达中国艺术,若能准确地把握和表现这一点,这些直达人们心灵深处的设计必将会受到国人的欢迎和喜爱。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我国的陶瓷设计需要创新,我们不应盲目追随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传统+现代”才是我国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陶瓷装饰设计传承的理念。民族的不一定是世界的,但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古代中国陶瓷之所以受世人的喜爱是因为它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产物,又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只有继承,才有创新,只有继承了本民族优秀艺术的精华,才能有自己的东方身份和艺术特点,越有民族性,也就越有世界性!现代的中国陶瓷设计缺乏自主性,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只会使我们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结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根据自身特色进行的创新设计无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设计,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传统装饰应该受到重视,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实际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陶瓷设计艺术的主流,使现代陶瓷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用于现代陶瓷设计,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是当代陶瓷人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2中国陶瓷文化与书法

从汉字的发展到陶瓷文化的诞生,书法与中国陶瓷文化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陶器的历史约有一万多年,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人们一直认为是甲骨文,距今约三千年历史。现在考古论证,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都可看到当时陶器上有几何线条构成的刻划符号,含有书法艺术某些因素和一些绘画因素,像在陶文上刻划的太阳,表现早晨的形象,就是现在的“旦”字,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

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中的符号文字,到山东邹平县丁公村发现的龙山文化泥质磨光灰陶文字,以及商周时期陶器出现的契刻文字,与当时甲骨文和铜器文字都大同小异。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刻有似篆、似草、似隶的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的阶段,陶文内容渐多、种类齐全,并开始注意字迹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典范的过程。到了唐代,楷书、草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并配以不同造型的器物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更趋于完善,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颇有“苏、黄、米、蔡”之韵。元、明、清时期,还有八思巴文、阿拉伯文、藏文、满文等文字的出现,多种字体均以不同的形式广泛地书写在陶瓷上,有的以整篇文章书写,如《出师表》、《滕王阁序》、《赤壁赋》、《兰亭序》等,这足以说明当时陶瓷书法的盛行。陶瓷书法的出现,无疑给陶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广和发展作用。

陶瓷艺术与汉字书法的结合,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文化现象的显现。在古代,人们曾把陶瓷艺术称之为文化之极,以其显示和衡量着文化艺术发展的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文人不满足仅以文房四宝来展示自己的雅士风度,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陶瓷制作之中,由此,陶瓷书法装饰艺术也极大地渗透了文人的审美观,于是中国传统文明文化在陶瓷文化中繁殖生根和发展。

陶瓷装饰中的书法艺术,深植于古人的规范之中,又不断继承书法艺术的传统。在美学形态上,由具象转变为抽象,从形态转为符号,然后又由符号转为美感。其对称和呼应、节奏和旋律,其点画线条中起伏有致、收敛自如的形态关系,张弛适度的感情表现,缓急得当、断续适宜的速度反映,以及疏密、纵横、高低、曲直、转折、粗细、抑扬顿挫等成为书法结构美的特点,富有极大的灵活善变能力,直接影响陶瓷装饰的形式美感。陶瓷装饰中的书法艺术已超出了汉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作用,成为一种传达思想感情的载体而为文人士大夫所钟爱。书法进入陶瓷装饰的题材内容也不仅是从初期的装饰功能考虑,更多地是渗透一种文化的思考。

书法艺术和陶瓷装饰在形式上的结合也是天然谐成,从汉字造型特点上,从书法艺术表现规律上以及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形式特征上便可窥其一斑。

汉字自身的特点造就了它独特的工艺美。首先,汉字本身是一种象形的方块字,它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发展,但始终没有失去象形的因素。古文字是字又是画,优美而富有极强的概括性,更像一种寓意图案,朴素、单纯而富有生趣。这种表现方法,一直在传统图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广泛影响各代的陶瓷装饰。亦字亦画的寓意图案,用简明的笔划表现意境,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同时把自然现象描绘成简易的形象,如彩陶纹、战国陶铭、秦汉瓦当等,特别是瓦当,图案多利用篆书的对称装饰性特点作比较讲究的布局安排,每一片瓦当都体现设计者的独特构思,其排列组织的匀称和谐,可与金石篆刻媲美,再配以“长乐未央”等吉祥语,成为中国文字与陶瓷相结合的艺术品,反映出中国文字的象征性、抽象性和符号化趋向特征,是书法与陶瓷相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艺术赋予了汉字更多的联想美感。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

汉字装饰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形体、线条、色彩等富有表现力的手段,更具体、精确地描绘出汉字的形态、状态、颜色等,为欣赏者提供了完美的艺术形象。汉字装饰的整齐、均称,造成它特有的视觉美感。无论是从空间、色彩、内容,还是从形体、线条上都能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和审美体验。而陶瓷装饰,则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质特性来发挥它的独特表现力,依靠材料加工手段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陶瓷装饰不仅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不仅是附加的,还有是制件中形成的。陶瓷制品表面的一切装饰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形体的局部处理,都可以构成陶瓷装饰的最大特点。

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的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同样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汉字书法和陶瓷装饰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当时文化、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3古典诗词给瓷砖注入的新理念

中国陶瓷史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的文学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内核的雅文学发展到了顶峰。虽然宋词深受理学的影响,理性多于感性,文学性逊色于唐诗,但宋词的结构性、音乐性胜于唐诗,且宋词有苏东坡、辛弃疾那样的豪放派大词人,完全可以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也可以说宋词是唐诗完美的回声。

同样看一下中国的陶瓷史:从史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商代白陶、秦兵马俑、汉代彩绘陶俑,到唐三彩斑斓的骑马俑、骆驼俑、贵妇俑,陶器中的三彩釉陶到了唐代成为绝响;从商周春秋战国的原始瓷、东汉越窑青瓷、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到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瓷,中国的瓷器工艺到了宋代,已进入单色釉瓷的顶峰期,宋五大名窑瓷,是中国雅瓷文化的绝唱。可以这样说,唐三彩、宋五大名窑瓷与唐诗、宋词交相辉映,把中国古代的文学与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共同推向最辉煌的时期。

艺术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正在迅速形成。“边缘”与“边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边界”是对立双方截然分开的东西,“边缘”是对立双方融合、对话、拼贴、交融的场所。所谓的现代性指的是对于传统的转型,如在经济学上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哲学上的儒教向理学的转型,西方传统的架上绘画向当代艺术的转型,瓷砖上的书法艺术可说是传统书法向现代艺术的转型。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格式,不但讲究字数相同,还要求平仄对仗,更强调起、乘、转、合。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它往往物外传情,借物抒情,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优美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诗词的神韵在于它用最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情感世界,或状物、或言情、或表意,借景抒情,状物言志,古诗词贵在它的“神”而不是它的“形”。

诗、书同根同源,诗歌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书法的本体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艺术,汉字是诗词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它的物质载体,没有汉字的书写形式,就没有中国的诗词,自古以来,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就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书以诗为内涵,诗以书为外观,诗书结合,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4瓷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中华民族独特的环境意识所创造出的环境艺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之一就是艺术品参与环境艺术的创造,这也是中国环境艺术与西方环境艺术的区别。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具有的多种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观念中书法艺术品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构成中国环境艺术整体、形态的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品在中国的自然人文景观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自然景观中有书法艺术品,是人和自然亲和关系的表现形式,书法艺术成为人和自然亲近的纽带。

中国书法就其形式来看,是抽象的视觉艺术,一旦它置于特定的环境之内,就会作用于环境空间结构,并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影响。

与古代相比,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已大大不同于古人,自然环境的改变、建筑空间结构的变化、室内装饰和家具的不同决定了书法艺术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书法艺术固有的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材料,使书法艺术成为现代环境艺术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书法的当代性就是要求书法能“艺术化”地渗入到当代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中,它关系到艺术的当代思维与当代形态,同时也关系到对艺术史的当代阐述。时代的发展,要求一切表达方式都得重新思考,“当代性”这个艺术语言大环境,在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装饰等设计思想中,主题性、文化性、环境艺术、功能、造型、书法、绘画、图案、色彩、纹饰等艺术元素构成了中华建筑装饰的文脉。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注重文脉的发扬光大,才是民族的、世界的。

现代人不满固态的、传统的视域, 传统的书画在视觉上不能引起读者的视觉冲动,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书法艺术应该由传统的平面样式走向立体样式:由单一的材质(宣纸)到各类材料的运用(木、竹、陶瓷、石、金属等);工具上由笔到几乎无限制的表现手段,使艺术更融入现代生活,从根本上彻底走出书斋式的书法样式。

虽然书法借助于汉字的特点,用毛笔墨汁在宣纸上写出线条粗细、方圆、浓淡、枯润、肥瘦、轻重、刚柔、藏露、疾涩、大小等各种变化,但它却是单一枯燥的,不能给人赏心悦目的绚丽画面以及高度的空间变化,更重要的是不能给人以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瓷砖书法对色彩的运用和传统书法比起来是一场全新的改革,对色彩加以全新的解释,从最初的“墨分五色”发展到了华丽的“缤纷世界”,这种巨大的改变得力于陶瓷材料和绘画、摄影以及电脑设计等科学技术的结合。文字的外形奠定了现代书法的意象指向,色彩作为这一意象指向的附庸,可以被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最大的可能来美化画面。例如以“绿”为主题的作品里可以搭配绿色的树叶,在以“水”为主题的作品里可以搭配海洋的波涛等,从而将作品的装饰效果完全地显现出来。瓷砖书法的这一装饰艺术品质可称之为色彩的可塑性。

现代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陶瓷书法这一古朴艺术越来越欣赏。因此必须用现代科技对陶瓷材质、装饰和制作工艺手段,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不断更新创作手段、制作技巧、思维观念,使之更具有国际性。在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将中国传统汉字,充分地运用到瓷砖装饰中,展示出中国独有又不失时代风情的陶瓷艺术的魅力,给汉字书法艺术带来新的生机。

对于现代人来说,瓷砖已不仅仅是一种建材,它代表着一种艺术。陶瓷的性格及魅力,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品位、个性的体现。瓷砖介入环境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介入环境的瓷砖应该具有高度的弹性空间,使审美主体能获得感受和联想的充分自由。瓷砖被称之为建筑的皮肤,瓷砖艺术与建筑具有共生的潜力,瓷砖使用在公共艺术的创造中,会产生一种全新的公共建筑空间和对建筑的全新理解。瓷砖除了具有功能性以外,通过艺术的开发创造,可以增强人们对建筑与人文环境基本问题的认识,瓷砖艺术将建筑的规模缩小为自然的与人为的空间。瓷砖艺术强调城市社会的结构与节奏,可以将所有的建筑空间联系在一起,艺术与建筑重新定义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对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政治与社会行为的全新理解,它是工业、艺术与建筑之间的一种有机的结合。

当代美学告诉我们:无论个人,还是艺术,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遵循一切生命形态的共同特质——它必然是一个松散结构,即一个开放系统,一个能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变换的有序形态。中国是最大的瓷砖生产国,书法是汉字独有的书写艺术,瓷砖则是建筑装饰材料,是泥与火的艺术,瓷砖的装饰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离不开中国文字文学的发展历史,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陶瓷装饰的产生到发展,始终离不开中国汉字。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在笔法意境、经营位置等方面具备了其它装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审美艺术效果,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挖,然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5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也就是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决不单单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文化竞争将成为未来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商战”的主旋律。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更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一个受欢迎的产品,必然有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 曹峰,徐敏.浅谈陶瓷装饰中汉字的运用[J].陶瓷研究,

2008,23(2):111-114.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瓷砖陶瓷
Dekorami瓷砖系列:以静态时空讲述瓷砖的故事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比大小招数多
陶瓷艺术作品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瓷砖识别
浅谈大面积瓷砖路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