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畅想曲

2009-01-20

新西部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陕西省补偿

2009年11月25日下午,“中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本此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西部其他十一省市区社科院及西部主流媒体联盟,西安协和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新西部杂志社承办。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出席论坛并做了讲话。来自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西部地区的十位专家学者围绕西部大开发相关话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在此次论坛上,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的孙雪珍处长详细介绍了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000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 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 1.7%。西部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西部的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国家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繼完成,为东部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经过10年开发,西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教授指出,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在多个方面有新的思维和新的突破。他认为,产业支撑是西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产业配套能力、投资软环境都得到较大提升,才有可能吸引资本和人才回流西进,西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也才有可能得以形成。对此,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产业扶持政策要着重于自俄发展能力的培育,要通过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引导国内民问资金和外商投资大规模跟进,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特色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

生态环境补偿是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发出的呼声。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杨三省认为,西部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国家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邹东涛建议,鉴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全国共享性,国家应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投入,一方面补偿一部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或其它产业的替代,另一方面则是补偿一部分全国共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本。

多位专家学者还提到了关于健全国家支持政策体系的问题。魏后凯认为,要改变过去的普惠制办法,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西部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区、老工业基地,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等不同类型区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国家支持政策,以切实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部分专家学者的演讲也涉及到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提出了“陕西现象”与“陕西模式”的观点。“陕西现象”主要是指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科技和教育优势未能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的大工业优势未能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丰富的资源禀赋,强大的科教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与落后的经济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认为,经过十年大开发、大发展,“陕西现象”正在转化为“陕西模式”。“陕西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资源,科教,文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模式;二是作为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三是欠发达地区解放思想,奋起直追、实现跨越发展的模式。在他看来,“陕西模式”是陕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省情探索自己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将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此次论坛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论坛的成功举办,拉开了陕西纪念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活动的序幕。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陕西省补偿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学者挂职缘何仍是“凤毛麟角”
似“定”而非巧判断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
“氧化亚氮”的叫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