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艺术

2009-01-20

艺术汇 2009年11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品艺术家

渐入中秋秋风的丝丝凉意,让人又不禁想起了08年秋季的艺术市场。转瞬间,金融海啸已经一年有余,在这场经济衰退中,艺术市场从恐慌走向平静,又从平静逐渐回归到昔日繁盛。在各大拍卖行同仁为09年秋拍繁忙筹备的状态和积极自信的态度中,我们正感受着中国艺术市场复苏的来临。

拍卖行作为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拍卖行所呈现的拍卖情况,也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内,艺术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走向。艺术品作为奢侈品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的。艺术品作为文化类产品,属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消费范畴,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对艺术品的消费,更多的倾向于对艺术品的心理因素和其保值、增值的价值潜力,而非它的使用价值。对艺术品消费行为的分析应该更倾向于消费者的主观性和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同,而非艺术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能很清晰的认识到当今艺术市场发展状态的成因和规律。

对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现状的分析,脱离不开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环节。06年春纽约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点燃了国内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一时间国内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媒体、机构、艺术家、爱好者、投资人、收藏家等等,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各种吹捧,炒作、跟风、评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当代艺术在中国瞬间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个由外国机构“策划”的“商业活动”,在中国的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加上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使得这项“全民艺术运动”也发展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不可否认,这是一场很不错的“商业策划活动”,它的受众群体是参加北京奥运会上的外国游客和部分跟风的中国人。它的目的是在奥运会结束后,在逐渐降温的当代艺术市场,形成一定的国内当代艺术消费群体。然而,事实总是难以预料,一场由美国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以国际艺术市场为背景,刚刚建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众所周知,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值认同,是由几个国际大型艺术机构所操控的。而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更多的是对消费者主观消费意识的培养。然而正如刚才所分析的,这次金融危机所呈现的正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消费者主观性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消费群体和价值指向,主要在国外,中国内地对当代艺术的认同和购买,也主要是受国际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市场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在国内,刚刚建立的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值认同,受到了严重的波及。这也使得许多从事当代艺术的机构不约而同的遇到了经营困境,使得很多机构要么改变经营方针,要么撤出对当代艺术品的经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的困境,也使得媒体对他们冷落了许多。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在媒体的牵引下,转移到其他艺术方面。中国艺术市场的主要艺术门类中国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等,再次呈现的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面前。相面对于“当代艺术”而言,专业人士统称它们为“经典艺术”。这些艺术门类在对消费者的主观性方面,是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在艺术品的升值保值方面,都是经历过艺术市场的多年洗练而留下的。同时“经典艺术”也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在审美和装饰等功能性方面,也优于“当代艺术”门类。

从近几年的拍卖数据分析,经典艺术市场始终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呈现着稳定的状态。其中的中国书画类拍卖稳步提升,中国古董珍玩类拍卖相对持平,其他艺术门类略有波动,但幅度很小。而当代艺术拍卖则呈现出迅起猛落得态势,上升和下降的比率均在50个百分点,让人咂舌。

影响经典艺术市场稳定的因素有很多,但消费者的主观性和艺术品的价值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经典艺术的中国书画,古董珍玩。油画雕塑、古籍善本等,每个大门类又涉及很多的分类,这使得经典艺术的消费受众层面多而广泛。从艺术品的题材来看,经典艺术多涉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消费者便于理解和掌握,对于新的爱好者也易于接受。在价值方面,经典艺术品都是经历过多年的艺术市场洗练,变化浮动不大,价值稳定。在价格方面,经典艺术品的定价因素,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并有大量的参照范例,是值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接受的。而且,经典艺术品中多具有历史价值性,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艺术品,它的这种稀缺性,也注定了它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这使得经典艺术的收藏投资市场会稳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一定的价值规律进行些许的波动,而不会如当代艺术那样形成较大幅度的变化和跟风热潮。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在激起国际艺术领域民众的热情。尤其是经典艺术,无论在技法和观念上都在美术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这种价值是与长久的人文历史情感息息相关的。经典艺术市场虽然一直没有出现爆炸性的增长,但其持续稳定的姿态以及在金融危机之下表现出的抗跌性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市场表现或在学术角度上,都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热门话题,而且经典艺术市场所具有的资源,相对于整体市场而言往往具有“避风港”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经典艺术市场的回归,“艺术北京”执委会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艺术北京2009经典艺术博览会”,这一重要的艺术服务项目。立足于“艺术北京”这一重要的平台,将成为续“当代北京”、“影像北京”之后的又一高端艺术品牌。“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继续秉承着“艺术北京”执委会务实和真诚的服务态度,以专业的策划和全方位的服务,整合中国及国际范围内的经典艺术资源,弥补国内和亚洲地区经典艺术博览会的空缺。“经典北京”在充分整合经典艺术商业力量的同时,也延续了“艺术北京和影像北京商业与学术”并重的理念。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展览,从学术上展望艺术的未来,从理论上为中国经典艺术市场探索新的增长点,从而引导收藏、投资的新方向。

“艺术北京2009经典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拉开帷幕。由爱马仕品牌赞助的主题站“化迹纸上”,将为观众呈现出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纸作为中国艺术中最传统的艺术媒介,历来承担着文人墨客最敏感的情感。本届主题展,以中国传统艺术媒介“纸”为载体,来传承“经典艺术”的概念。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在这一最简单,最敏感的艺术载体上,用自己不同的艺术语言去阐述艺术最普遍的意义。在此,艺术家的喜、怒,哀、乐在薄薄的纸面上展露无遗,每一个笔触,每一个细节都将是成为体现艺术家神秘的内心艺术

世界的明灯。作为中国人最熟知、最亲密的媒介,“纸”在此也承担着艺术的交流作用,它将大大拉近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观众在感受艺术家在纸张的表面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时,也与艺术家的灵魂、梦想产生共鸣,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融和探索。

在主题展之外,“经典北京”还为观众献上了几场精心策划的专题展览。与嘉德拍卖联手举办的“西风东渐”专题展,集合了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作品,观众将欣赏到那个“西学东渐”的年代,老一辈艺术家接受西画技法熏染后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与王式廓的家属及相关艺术机构合作的“王式廓回顾展”,王式廓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红色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品呈现出极具戏剧性的画面效果和浓郁的浪漫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本次展览将以他的素描作品为主,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艺术价值。与黄胄基金会合作的“黄胄作品回顾展”,是新中国经典水墨艺术的重要呈现。黄胄作为重要的老一辈水墨艺术家,是东方哲学和人文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黄胄在推动当代水墨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是令人敬佩和尊重的。

“经典艺术”系列论坛的举办,是首届“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重要的文化项目。系列论坛以讲座和座谈的创新形式,为公众与收藏家打造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平台,促进社会各阶层对艺术产业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积极推动中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届时,当代知名美术史学家,经纪人、策展人、收藏家等重量级嘉宾将出席论坛。话题包括20世纪中国画、油画巨匠,西方印象派、现代的风格演变,以及近现代中国画、中国经典油画以及西方经典油画的收藏等。

经典艺术作为中国书画、传统油画雕塑、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等艺术门类的统称,几乎囊括了中国艺术市场所有重要的领域,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和地位。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范围内,它不仅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代名词,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主力军。“艺术北京”执委会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面临困境的情形下,不适时机的推出“经典艺术”博览会,依靠“艺术北京”的品牌和平台,得到了政府和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经典艺术”执委会以务实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通过全新的策划和清晰的定位,在服务、销售、客户、定位、媒体宣传等方面,为参展商和合作机构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优质的市场。

编辑:苏坤阳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品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食物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