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2009-01-20王法焕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共性教案个性化

王法焕

个性化教案是教师在遵循教案的共性基础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课题要求,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案。同一授课内容,若学科不同,则讲授内容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同一授课内容,若授课层次不同,则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也应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个性化教案是教师把握学生情况、钻研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是备课特色的真实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以往的教案编写形式只是应付检查的样本,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在千篇一律地写着详案或几大格式框架。抄袭名师教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教案的编写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上课时用的却是不同的教案,等同于写两份教案,出现了教案与课堂脱节的现象。忽视教案个性、过分强调教案共性是教师频抄教案的原因之一。教案的共性关键体现在教案书写的格式规范上,一要写教学目标,二要写教学过程,三要写教学后记。这样,开头有目标、中间有过程、结尾有总结的一份教案,从理论上讲,至少是一份合格的教案。其实,这样的教案只抓住了教案的共性,没有突出教案的个性,它难以对课堂教学起规划指导作用,只会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

实用而有效的教案,既具有共性,又要突出个性,个性胜于共性。因为富有个性的教案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对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对象、内容与方式是否配套有效,能否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等。这就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编写出个性化较强的教案,才能真正发挥教案的应有作用。通常是教案与上课两层皮,甚至是复制教案,没有真正的把教案作为课堂实施的主体。只是一副框架而已,不具有实效性,因而把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走了不少的弯路。回过头来一看,觉得那只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罢了,没有真正地把备课与教案编写紧密联系起来。我校自实施《备课与教案编写实用性、个性化研究》课题后,我重新审视自我,更新观念,另辟蹊径,我采用了批注式与卡片式相结合的教案编写模式。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状况,抓住重点的问题或主线,降低难度,围绕这一主线提出问题,分散难点,使学生很快、直接地找出正确的答案,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及时地批注文本中一些学生不易发现的问题,提醒自己,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真正意图所在,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都要备课,备课通俗地说就是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二是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用文字、符号图示在文本上表达出来,即客观的备课痕迹——教案。这种行为也可以说是教师把将要进行的教学在大脑里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理想化的彩排。因此许多教师理所当然的把教案看成是教学的依据,没有教案,教学将无从入手。教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教学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的媒介,学生是教学环节的末端,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这三者里,可以肯定的是,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当今新课程改革也能证明这一点,改革并不是从学生方面改的,学生没有错,“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个观点已是不争的事实。那问题出在教师身上?真的是教师自身水平不够,这也不可能,因为教师是教学的媒介,本质上他只起到传播教学内容的作用,与他个人的学识有关,但并不是必然的条件。既然不是教师的责任,问题的发生我们只能在教师的教案上来找了。那我们仔细审视教师的教案,在文章开头指出所谓教案就是教师把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用文字、符号图示在文本上的表达。认真分析一下,其实这种教案是极有限的、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因为教学毕竟没有进行,是未知的,无论你怎么猜测,在实际的教学中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案的编写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说得不好听就一厢情愿意“单相思”,是其用自己的观点、立场对教学进行预测,是教师在“理想中的教学实践行为”。这样,他所教学的对象首先就是他自己,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复制这个行为。问题就出在这,如果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还好,毕竟现实中面对的是学生,现代教育学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么多年来,许多教师都沉浸在“理想的教学实践行为”,把有限的教案作为解决教学中无限问题的法宝,不是吗?许多年来,很多老师十几年就用一本教案。

说到这里,我也可以证明一点是,教案并不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摆脱对教案的依赖。虽然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做课前准备了,关键是怎样备课,需要编写什么样的教案,什么样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看起来是很棘手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变“不变”的状况,活化客观的“文本教案”,使其“有限的文本”向“无限文本”方向延伸,根本做法就是教师大脑内存知识体系延伸。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时,只要把各个知识端口打开,和实际文本有机连接,必要时,可以完全放弃文本教案,直接使教学与“超文本教案”连接,当学生发出问题的指令时,立即做出响应,进行知识端口连接,这就是新的教案形式“超文本”教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一种意识,心理下意识的努力方向。

个性化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源自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个性化教案是教师尊重教案共性的原则下,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习惯,展示自己的特长、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创造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欲望与接受能力;充分构思“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全面系统可行的框架;充分写“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灵活多样,而非一个模式到底。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要抓住“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条线,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个性化教案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以及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程度。严格讲,个性化教案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起点,是教师个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最具价值的教学资源。强化教案的个性特色,既尊重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又肯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从而为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奠定了前提与保障。

一般讲,个性化教案的编写应注意如下重点:①全面摸底调查教学对象,这是个性化教案的基础,但常因教师想当然的假设而重视不够;②教学重点与难点,这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千篇一律;③教具和媒体使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④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式教学;⑤教学过程,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节奏美;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传授,这是个性化教案的核心;⑦课后总结,教师授课后的心得体会,客观分析课前估计与讲课现实的差异,思考哪些地方讲得好,有什么经验?哪些地方讲得不好,原因何在?课堂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问题,应注意些什么?授课方法的运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教师若能严格遵照上述重点认真编写教案,频抄教案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制止,教案就不会再异化为“服务于检查”,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为了尽快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备课、上好常态课,真正实现备课与上课步调一致,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备课教案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案的实用性、体现出教师个人劳动智慧,彰显个性,还有待于教师们共同探讨和研究,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编写实用有效,又能充分彰显个人教学风格的教案,应是我们所探索和追求的。

猜你喜欢

共性教案个性化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