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09-01-20

同舟共进 2009年10期
关键词:贵刊刊物文章

论政卓见最关情

广东广州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对一本政论刊物来说,最能打动人心的自然是议政论政的真知灼见。《同舟共进》2009年第9期发表了不少充满了真知灼见的论政文章,让人怦然心动。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趋于紧张的倾向。原因何在,应如何正确处理,这是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在专题“关键词:党群关系、官民关系”中,王长江认为,“民众对利益的追求无法通过体制内的正当途径来实现,因而往往通过非正常渠道,就产生了所谓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所体现的诉求是市场经济必然会带来的,而我们的体制没有为这些诉求提供足够的渠道,这是问题的根本”。论断如此平实,却又触及要害。可见,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愿意真心实意地信奉真理。那么,怎样处理好党群关系呢?王长江开出了“药方”:“完全可以探索这样一套制度:强大的执政党+充分发达的民间组织+相对独立的媒体。”应当说,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建立这样一套制度的重要性,但王长江表达得如此简洁明了,不能不让人佩服。

就官民关系而言,郑永年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僚和资本也就是权和钱的结合”,并倡言要“从国家向社会分权”,这与王长江提倡的制度建设可谓异曲同工。陈季冰指出,“到了许多地方官员那里……‘不出事=‘不被上级得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报纸版面(或电视荧屏)上的稳定”。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反而制造了许多不该有的社会冲突”,因此,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舆论信息机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除了上述专题文章中的精彩见解,“焦点关注”栏《“人重物轻”:中国面临历史新机遇》是一篇难得的宏论。薛涌从欧美历史经验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明:“中国要真正崛起,必须依靠建立在优越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昂贵劳动力。”然而,中国经过1/4世纪奇迹般的经济起飞,现状却是“国富民贫、大国小民”,“物重人轻”,远远不能适应大国崛起的需要。“中国要真正成为大国,首先要做到‘人重,即捍卫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基本经济利益。”这可以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某些重要内涵,给人以新的启迪。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球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苏朝:一场战争与三角同盟——重看中俄解密档案》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沈志华写道,朝鲜战争其实是莫斯科点燃的“一把火”,斯大林“不愿让中国插手朝鲜事务,以免损害苏联经过战争控制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而在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又背弃承诺,使中国处于尴尬的境地”。“考虑到中国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及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责任,毛泽东决心孤注一掷、背水而战,最终使中、苏、朝重新联手抗敌”。由此可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维,是多么重要!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有矛盾的。正视差距与矛盾,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舟边絮语”的《忽然想到——说“公务”》是一篇针砭官风日下的好文章。

本期有两篇文史文章也与政治有关。施京吾《非常美,非常罪——“样板戏”谈片》写道:“改革开放前,政治领域的斗争几乎都是从文化艺术领域迈开第一步的……由文艺进而思想再而政治,成为党内斗争的套路,一次比一次残酷。在这个套路中,样板戏极具典型性。”丁磐石《从“保尔”说到法捷耶夫》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图解斯大林政治路线的作品,它扼杀人性,要求大家无条件地服从领袖的政治目的”。而主持修改这部作品的法捷耶夫也从一个有才华的作家成为斯大林的文学“总管”,最终愧疚日增,终于在1956年开枪自杀。这两篇文章表明,当文艺沦为某种政治阴谋或政治的御用工具时,不管对文艺本身还是文艺的创作者或主事者,都是一场悲剧!

只有广东能产生如此卓越的刊物

广东河源 陈良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政协委员)《同舟共进》09年第8期有篇文章是杨懂同志写的《政党制度的“中国道路”》,我看了好几遍,很受教育启发,觉得有必要在社会上广为宣传。我入党近半个世纪,算老党员了,看了文章才知道“美国总统并不是由选民自己选出,而是由538个选举人选出”。像这样的好文章不妨多写一些。(2009年8月5日)

河北石家庄 谢志浩(河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同舟共进》的思想性、学术性、时效性结合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涵盖古今中外,横跨人文和社会科学。也许,只有广东能够产生如此卓越的刊物,坊间那么多刊物,没有一家刊物能够有如此深厚的包容。说实在的,目前只有贵刊办到了知识分子的心坎上。我准备下学期开学,举办讲座,向学友们介绍贵刊。(2009年7月27日)

广东广州 管海岳 多年来我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同舟共进》、《书屋》等,贵刊是我一直坚持长期订阅的。你们的杂志办得很好,观点新、容量大、思想性强。我为今年第3期马立诚的《有人想为“四人帮”平反》拍手叫好,打算为“四人帮”平反的人实在可恨,文章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让人解气。(2009年8月27日)

猜你喜欢

贵刊刊物文章
刊物贺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系列刊物介绍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何时不再“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