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

2009-01-18王敬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多媒体

王敬蓉

【摘要】常态课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的使用率并不高,一个一线老师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很少见的,更是难能可贵的。而针对于中职课堂的现状,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的精心备课得不到回报,更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多媒体一般会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屡见不鲜。结合中职生的现状,降低学习的难度,变抽象为直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就更迫切需要多媒体技术成为中职语文课堂的助推剂。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

作为就业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中等职校的语文教学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责任。语文学科鲜明的工具性,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问题,可以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它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包括语文在内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是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课程。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训练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为职业养成、专业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重新调整了课程结构,将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中专一年级语文课每周4节,到中专二年级就取消语文课,变成所谓的选修课(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应用类的写作课,即应用文写作等)。

现在的中职生生活在经济腾飞的时代,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享受着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普遍丧失了学习动力,惰性强,能动性差,他们上课无精打采,课后无所事事,课外阅读兴趣低下。对语文课似懂非懂,持可有可无的态度,经调查,有相当部分的中职生达不到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水平,有的中职生只有初二水平。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堂,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值得教师思考。针对中职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偏低,降低学习要求,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最大化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浅易化。打破时空的限制,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多媒体课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过去很多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传统课堂变得活跃了。学习难度降低了,课堂教学也出彩了。多媒体技术成为中职语文课堂强有力的助推剂!

●发挥媒体优势,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导语,是整个教学乐章的前奏,它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它引导着学生思维、努力求知的方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它把教与学、旧知与新知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激起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然地步人探求知识的“情感区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创设情境,激趣动情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合先叫座。如我在教学《最后一片叶子》时,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故事导人。

听完故事后请思考:瞎子乐师为何要骗自己的徒弟呢?

讨论后归纳:善意的谎言可以播种希望,希望可以支撑生命。

那么是否有那么一片叶子让人感悟到生的希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最后一片叶子》

此导语设计故事性强,随着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一片常春藤的枯黄的叶子在暮色中上下飘零,伴随着教者深情的故事讲述,最后画面定格在以绿色为背景的鲜嫩的常春藤叶中显示课题,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点出本课的主旨——希望的作用。

2创设情境,变枯燥为生动

枯燥的语法知识,本身学习起来就较艰难,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2006年对口单招毕业班开设了一节《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区级公开课,利用幻灯片投影韩复榘演讲中因病句的使用而闹出的笑话导人,引导学生要规范我们的语言,进而进行相关的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与修改的方法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此课设计巩固练习作业时,为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分层设计了作业:(1)口语中的病句;(2)广告语中的病句;(3)改正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4)歌词中的病句。借助多媒体技术,变枯燥的语法知识课为活泼生动,调动了课堂气氛,将生活中的病句现象运用到课堂,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生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没想到耳熟能详的歌词还会有病句。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阅读效果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而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以往传统的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来进行,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进行快乐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文章内容,内化课文主旨显得尤为重要。它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课堂思辨的浪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1激发情感共鸣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没有视觉形象,对那些中考失意的中职学生来说领会是比较困难的,运用电教媒体将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笔者在教学此文时,设计了要学生以家乡的某一景、某一物或某细节作为载体,从记忆深处寻找那份曾经的感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业。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在平淡中体会对家乡的那份爱,教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慢慢引导学生体会。

首先欣赏余光中、席慕蓉等不同名家抒发的乡愁,借助多媒体展示直观的图片,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共鸣。当多

媒体展示到余光中的《乡愁》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异口同声的跟读,再到图片《乡情如缕》时,鲜红的枫叶随风片片飘落,从学生的惊叹及目光中可以判断已被感染了。最后由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结束本课,学生在费翔深情的歌唱中,随着旋律自由的哼鸣,伴随着歌词的内涵,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游子的思乡之心。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之不少学生来自外地,久别家人,牵动了他们对家乡的点滴记忆,所以水到渠成的完成作业的布置。

2升华课文主旨

教师的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如果能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磁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在于它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而是应该告诉学生你从此文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在设计拓展延伸部分时,可以将文章的主旨升华,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启迪。如笔者在教学《最后一片叶子》一文的拓展延伸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借助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歌曲作为背景,依次投影幻灯片1: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幻灯片2:我们最可爱的人——1998年抗洪抢险中的人民解放军。幻灯片3: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和幻灯片。4: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画面,在教师的深情讲述中,再一次经受心灵上的洗礼,不得不被贝尔门等人的奉献精神所震撼。最后,借助多媒体,投影两则名言共勉:“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歌德;“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水到渠成的完成了生命与希望的教育。据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个职校生都要“为自己的生命画一片树叶”,因为只要心存希望,总会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媒体技术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

总之,多媒体的正确运用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剂,但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值得教师思考,每一处的设计都要努力完成自己的预设,在课堂中生成,千万不可喧宾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使用多媒体而运用。语文课不是简单地播放几张幻灯片,不是简单的播放某个歌曲或朗读录音,就叫着运用多媒体教学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多媒体教学要适度恰当,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问题,要善于挖掘多媒体技术下的隐性资源,是我们教者所追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