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009-01-18金家红
金家红
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校计算机教师应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探索灵活多样的诸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良好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1启发性进行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知识结构严谨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可以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网页制作课中,根据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并要求主页结构新颖,内容不落俗套,这样就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网页,从而不仅使学生复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与学生平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良师益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能促进相互反馈、彼此沟通,促进观点的交流、新知的激发以及情感的感染。在计算机课程中不论是编程题还是设计题,实现方法都比较多。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就要予以肯定,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地引导和分析,以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只要能参与、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做到不求唯一,但求所有,将知识学会、学透、学活,并尽量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解决。计算机教学还可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相互合作,评价上相互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并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和收敛性。这样,整个课堂就成为一个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创新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在计算机的课程教学中更应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
1注重超前性和新颖性,使计算机教学内容应用实践性更强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讲述新颖的教学内容,全方位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要在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层面上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知识底蕴,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知识领域,指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更多的知识;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由基于Windows 2000平台改为XP等系统平台,讲授Windows XP、Word 2003、Excel 2003及网络知识,同时在开出了《VB程序设计》、《V FP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时,增加Java程序设计、C#、net技术等比较流行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强化自学,加强上机训练,循循诱导,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反复实践,领悟内容,降低理论知识遗忘率,真正进入理论与应用融合的境界。
2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例如,通过一些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仅仅教会了学生课本的知识,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只有将书本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使学生跟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创新意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不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而且他们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作目的,而是当作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开展创新实践,健全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身心条件,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健康的创新人格。人格是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包括有多种因素和多个维度。它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特质形式,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对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启身示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言传身教,尤其是在讲授有关程序设计的课程时,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编程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程序的不断完善来求得成功。
2激励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与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新知识、新技术制作出反映学生身边事物的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正因为如此,就有可能给学生提供验证他们头脑中产生想法的机会和物质支持。作为老师,只有协助他们去实践,鼓励他们去实践、去验证。
3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一个人有无创新有无创造,关键在于他做事有无强烈的创新或创造的意识,凡事多提几个为什么,因为“思趋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事物的未知性越来越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应当对未知世界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今,创新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