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愿意做创业者,一辈子
2009-01-18陈雅琴
陈雅琴
图CFP
“10年前我1个人,一年营业收入10万元;10年后我们四家网站团队近千人,营业收入x个亿。这只是结果上的改变。从过去到现在,我都是一个价值创造者。相比巴菲特、李嘉诚那样的投资人,我更想做创业者,做一辈子。”
闯
在从事戏剧工作的父亲李宪法的记忆里,早在儿时,李想去北京玩,看到天安门就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也要来北京,接着人声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正步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或许那已经足间劲和野心的无意识流露。
方便面一袋2元钱,大虾二两5元钱,西红柿一个2元钱,鸡蛋+其他1元钱,一顿方便面的成本居然超过了10元钱,蔬菜如果换成更爱吃的平蘑,成本更高。美味的宫爆鸡丁盖饭也不过10元钱,还不用自己刷锅洗碗。
李想不会做饭,方便面是他唯一会煮的食物,即使煮方便面,他也在计算成本。
第一次为自己计算成本和回报时,李想是石家庄一名中学的高三学生。那是1999年,流行个人网站,李想也做了一个。在那之前,他已经是电脑高手,还给lT报刊投稿,上大学,然后做IT报刊杂志的编辑是他那时候的规划。有了个人网站后,他每天更新新闻,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放在网站上,交流者很多,访问量很快过万。广告商找上门来了,他有了每个月六七千的高收入。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李想的广告一个都没了。第一次创业告终。
这一次创业日后被人提起,大多是作为他另一个重大行动的第一桶金而已。
确定自己对电脑的执著后,李想和父母商量,退学了。“我离开学校的第一天,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因为我比较擅长做内容、了解需求,但是不懂怎么写代码和管理服务器。”2000年,他在网上认识了老乡樊铮,计算机系毕业的朋友。两人一拍即合,创业。小10万的积蓄成了李想的创业资本,他们注册了域名pcpopcom,泡泡网。
在从事戏剧工作的父亲李宪法的记忆里,早在儿时,李想去北京玩,看到天安门就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也要来北京,接着大声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正步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或许那已经是闯劲和野心的无意识流露。
泡泡网成立之后,有媒体发现了这家创业新公司,“石家庄市西南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科技园内,几个年轻人在9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经营着他们的希望……”2001年,这种希望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慢慢变凉,泡泡需要钱。在北京打工的邵震,跑来了石家庄,愿意月薪2000为泡泡在北京拉广告。很快,他拉回了联想一单14000元的广告费,又拉回了三台电脑。有了钱和设备,泡泡进驻北京。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的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里,李想早上办公,晚上睡觉。2002年,泡泡搬到了中关村。2004年,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收购泡泡网,李想选择了自己的团队,创造更大的事业比图一时之快的钱更吸引他。泡泡要上市。
现在,泡泡网是中国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lT垂直互动门户网站之一,注册用户500万以上。
泡泡不能做到最好,汽车可以:
有一天汽车的卖方市场会转向买方市场,到时候我们就会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2003年,李想买了一辆蓝色的POLO,那个时候他还不会开车,车是让别人开回来的。后来,李想的坐骑换成了宝马3系。互联网之外,李想最爱车。他的车开得极猛,从后海出来走三环上京昌高速。后面的车刚到三环,他已经到京昌路掉头了。开猛车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刹车,李想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他有官方说辞,“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太喜欢车了就会多关注几眼汽车市场,关注多了,李想又开始搞名堂了。2005年,李想慢慢放手泡泡网的业务,开始操持第二次创业——6月1日,汽车之家(autohome.com.cn)正式上线。他说“汽车行业,2005年做,时机刚刚好。”最初的团队有10个人,其中有四名成员没有驾照。于是,李想安排他们去学习,拿场地赛驾照、拉力赛驾照。
到今天汽车网站已经有点泛滥了,但在当时的确有市场。“当时的汽车市场是个卖方市场,想买一辆本田雅阁,要加3万元才能提到车,那时候车造出来就不愁卖,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不需要一个媒体和网站的,只要有一个厂商的传话筒就够了。”李想预言终有一天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到时候自己就会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他的预言没有错,从2008年开始汽车之家就变身领导者。艾瑞、AC尼尔森等多家企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汽车之家的用户量是遥遥领先的,页面访问量和浏览时间占了整个汽车类网站的50%以上。而这距离李想“汽车之家成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平台”的预期还有距离,他说自己只做到了10%。
巴菲特
后来的李想则是这样表述自己的理想:假设在美国总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之间选择一个人物来做,我更愿意选择巴菲特。
理想,做巴菲特?做疯狂的自己:
我疯狂在内心。对于我自己而言,内心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能在不断的变大。
除了给了一个音同“理想”的名字,姥爷、姥姥、父母,从未过问李想真正的理想,从小没有人告诉李想该做什么。小学思想政治课上,第一次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的时候,同学们有的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战士,而李想脱口而出“当经理”。其实,作为孩子的他并不确定这就是他一生的理想,因为在他儿时的概念里,经理权力最大,他希望当了经理后不被别人限制。
后来的李想则是这样表述自己的理想:假设在美国总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之间选择一个人物来做,我更愿意选择巴菲特。美国总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的人物,但是他要准备一堆保镖,还要学会躲避飞鞋以及各种民间原创飞行武器;比尔·盖莰捐再多的钱,也会被众多毫无竞争力的失败者和粪青以及无能臭狗屎们扔西红柿,还要应诉因为竞争者太弱而面临的反垄断官司,唯独巴菲特最爽,如果巴菲特在中国,还不需要缴所得税
很多人对李想的印象是稳重厚实,但李想身边的同事用这些词形容他狂、急切、挺狂妄的、不是一般的狂、坚韧和独立的狂。2006年,李想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称号,在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采访时,他说:“我疯狂在内心。对于我自己而言,内心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能在不断的变大。”没有这股狂劲,他大概也不会在28岁就与商界大佬们享受同样的聚光灯。
李想被贴上80后标签是2006年的事,央视的《对话》播出了围绕80后创业群体的节目,节目中包括Mysee直播网总裁高燃、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茅侃侃,以及北京康盛创想CEO戴志康和他。那时泡泡已经很成熟,李想成了80后创业
当红代言人。这一轮的曝光持续了半年,李想开玩笑说“很幸运,至少省了2000万的广告费”。
中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数字太大了,他们反而向没上过大学的李想求救,80后该如何创业?在2008年7月8日的一篇博客里,李想写下了自己创办泡泡八年的感受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跟选择道路一样,选择一条好的路,这样在路上哪怕摔倒了你还觉得我在一条好的路上,所以永远不会因为小的磕磕碰碰而自扰。另外就是要坚持。李想说,“所有能想到的困难我都遇到过,团队、资金、黑客攻击、论坛里面出问题,公安局把我们叫过去写检查,这些事情我们都遇到过。”在每一个挫折关头,如果不能坚持,不能迎难而上,不会有今天的李想。
这不仅仅是李想的经验,恐怕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代企业家中,我喜欢之前的前辈,像李彦宏、丁磊、陈天桥,江南春,马云,包括比尔·盖茨,我都非常欣赏,而且你从这些人上你能够找出很多共同点,你只要去学习这些共同点,你想失败都不可能。江南春很努力,李彦宏很理性,大家所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所有人都认为他没戏的时候,像盛大刚开始做游戏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然后丁磊剩下几十美分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死定了,江南春开始做楼宇的时候连IDG都不投他,我觉得就是这帮人坚持下来了。”
高速
开猛车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刹车,李想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他有官方说辞,“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IT业不可一天不学习:他没有上过大学,很多问题要向公司的员工请教,财务、网站架构……
尽管李想未曾因为放弃上大学而懊悔过,但他明白自己需要学习。七点起床,上网、看杂志,八点半上班,开会、沟通、上网,7点半下班,吃晚饭,上网、看杂志、看电视,十二点睡觉。这是他典型的一天日程,除了工作吃饭和睡觉,看杂志出现了2次。
看报纸杂志是他学习的很大一个渠道,每个月的开销有1000来块。“这些杂志我从购买开始一本不差保留的,每一期必买,不买就好像生活缺少了什么一样。”每个月8期《精品购物指南》,因为自己第一次上的媒体是它。每月4期《周末画报》。《环球企业家》是管理类杂志里的最爱。喜欢买汽车杂志,《汽车博览》够专业,《座驾》很文化,《名车志》永远从用户出发,香港版《人车志》可以代替百度查资料。数码杂志也是必买,《新潮电子》、每月2本《游戏机实用技术》。时尚类杂志也看,包括《男人装》、《时尚先生》。“我自己不时尚,我一般就穿些年轻的牌子,H&M、ZARA、优衣库。”他也看5元一本的八卦杂志,坐在厕所看,补充八卦知识。
从泡泡到汽车之家,李想的员工几乎都是大学生,没上过大学的CEO李想常常要向员工学习。“我的财务知识要跟财务总监去学习,我们的财务总监是财会业的MBA,普华永道出来的,很多东西都要问他。做网站,网站的架构怎么样,也都不是我天生就会的,都是向身边的这些人,包括我们自己下面的一些领导去学习的。”
IT业的成功者们往往背景雄厚,几乎都是名校、海归,李想成了个案。为了和董事会交流,他一直在学英语。他想去深造,读个MBA,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经历沉淀成为未来的经验。
对话李想
“我疯狂在内心。对于我自己而言,内心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能在不断的变大。”没有这股狂劲,他大概也不会在28岁就与商界大佬们享受同样的聚光灯。《旅伴》:互联网、汽车,你经营的事业都是你所钟爱的领域,你能获得成功,“爱好”这一因素的原因有多大?
李想:我喜欢数字产品,所以做了泡泡网:我喜欢汽车,所以做了汽车之家。爱好可以成为快速学习的老师,不过对于我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这个领域我能不能成为第一,这个和爱好相辅相成。2005年的时候,我发现我付出全部的努力也没办法让泡泡网成为lT网站的第一,但是同样的努力和付出,我可以有机会在更大的汽车领域成为第一,所以我就做了汽车之家。其实除了数字产品、互联网和汽车以外,我还喜欢看杂志,不过我肯定不会做杂志的。
《旅伴》:4年前创立汽车之家时,是因为当时的市场机会比较好。但如今同类网站已有数十上百家,你曾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曾说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为什么这么说?这些“垃圾”会不会影响整个汽车网站的市场,你的网站又该如何不与这些“垃圾”为伍?
李想:垃圾网站的内容和产品都是为了做而做,根本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是很公正的:用户看到了,并且满意了,就是好网站;用户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不满意,就是垃圾网站,不管你做了多少,都是垃圾。说到底,90%以上的网站仍然是垃圾,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垃圾网站。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以用户满意为导向,就不会成为垃圾。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至少“汽车之家”是惟一一个没有美女图片的网站,一张都没有,只要你做的产品够好,其实可以不需要这些东西的。
《旅伴》:你曾说过,“比别人多做5%,就能多收获200%”,但现在的竞争,往往是大家都用尽全力,力争做到100%,那你怎么比别人多做5%?李想:现在大家都是尽力争取做到100%,实际连30%都做不到,所以多做5%一点都不难。就说一点吧,除了汽车之家,有哪个汽车网站可以每天坚持上午9点之前更新,并且365天不变,先别说内容和产品的区别,就这一点,大部分汽车网站都白白把大量的用户送给了汽车之家。而且我告诉10个网站的总编,9个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1个坚持不了几天就打回原样。
《旅伴》:在互联网还不那么热的时候,你创立了PCPOP,在汽车还是卖方市场时,你成立了汽车之家,这两个举动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明天的朝阳产业是什么?
李想:电子商务,一定是电子商务,未来中国最大的“金矿”。电子商务有很多的细分,可以专门卖手机或者专门卖笔记本,或者专门卖汽车的GPS,涉及到生活服务类的,任何利润率超过10%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中国有无数的城市,无数中小型的经销商,也有足够多的物流人力存在。想要创业的人就赶快行动吧,想要转型的企业也别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