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乐见中国复兴
2009-01-18张丽丽陈统奎
张丽丽 陈统奎
“在澳大利亚这个言论自由的民主国家,有时人们的言论会让中国政府感到不舒服。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两国体制的差异。我们能理解中国的体制,我们也希望中国方面能理解我们的体制。对于两国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差异,我们应当坦然面对。”
过去的几个月,中澳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围绕着铁矿石谈判和力拓间谍案的余波未息,墨尔本电影节邀请热比娅的事件就旋踵而至,双方的关系跌到了谷底。8月中旬,芮捷锐大使被急召回国,参加“紧急会议”。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原定的访澳计划也被取消。
10月29日至11月初,李克强副总理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正式访问。其间,中澳两国政府发表了《中澳联合声明》,以破冰之举,成转圜之功,标志着一段时间以来出现波折的中澳关系开始转暖,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0月23日,在秋日的济南,我们采访了在此间参加澳大利亚中国周活动的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博士。芮捷锐1953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同时表现出曾任多个要职的官员所具有的冷静与严谨。在进入政府部门之前,他是拉筹伯大学的高级经济学讲师,也拥有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至今,他已经断断续续在中国生活了20年。目前他常驻北京,同时兼任澳大利亚驻朝鲜和蒙古国大使。
希望中国理解我们的体制
《南风窗》:大使先生,前一阵中澳关系有点不愉快,有中国媒体说,澳大利亚是“反华合唱团毫无争议的领袖”,您会反驳吗?
芮捷锐:在过去的近半年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其中有一些是因为中国没有理解澳大利亚体制的本质。我们为来澳大利亚旅行的个人提供签证,中国政府则有不同的意见,这一事实不应影响今后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样,在澳大利亚这个言论自由的民主国家,有时人们的言论会让中国政府感到不舒服。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两国体制的差异。我们能理解中国的体制,我们也希望中国方面能理解我们的体制。
好在近几个月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两国关系的巨大活力,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都没有改变。不久前,澳大利亚气候变化部部长黄英贤来中国访问,中国认为澳大利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在气候问题上考虑到中方的利益。黄英贤女士是澳大利亚第一位华人内阁部长,她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进行了长时间的富有建设性的会谈,与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所以我们有着共同利益,双边关系也会越来越有活力。
对于上述中国媒体的观点,我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完全没有依据,我想中国民众也应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南风窗》:力拓案会影响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观感吗?我记得陆克文总理讲过,澳大利亚政府关心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保证中国长期的资源、能源的需求,至于价格是另外一件事,“另外一件事”应该怎么理解?
芮捷锐:中国的法律制度与澳大利亚不同,澳大利亚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向国内民众解释两种制度的差异,并要求他们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我们对中国处理这一案件的方式感到满意。我认为就双方而言,这一案件没有也不应该影响双边关系。
关于“另外一件事”这一说法,我想说的是,政府的职责是为贸易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澳大利亚一直是一个长期稳定的供应商,给中国提供原材料、能源和资源。不管你们需要什么,我们都积极提供,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一件事”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决定价格,而不是政府。道理很简单,政府提供一个框架保证我们对中国资源方面长期稳定的供应,价格则由公司来定。我们首先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意味着合作双方进行价格协商,而不是政府部门。
《南风窗》:那么,澳大利亚在与中国就资源、能源问题进行谈判时,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价格高了,中国人不高兴,价格低了,澳大利亚人不高兴。怎么才能让大家都高兴呢?
芮捷锐:正如我说过的,澳大利亚将会是中国长期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商,我们刚刚与中国签订了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将在今后20年里给中国提供天然气。我们签订了一份很好的协议,虽然签订这份协议,我们失去了很多利润,却向中国证明了我们可以作为其长期的稳定的供应商,我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协议中能做得更好。
袁伟民的说法完全错误
《南风窗》:最近,中国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写回忆录,记者访问时他谈到悉尼奥运会时的兴奋剂事件,他说“澳大利亚对我们攻击最厉害,对中国是双重标准……攻击你,不是攻击你一个人,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不是请您评论袁伟民的讲话,而是想知道,意识形态问题会否成为中澳交流合作上的一个障碍?
芮捷锐:袁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恰当的,他这样说表明意识形态问题或许并非澳大利亚方面的问题,而是源自中国方面。作为中国的朋友,我要说,中国必须谨慎,不要受制于意识形态,不要过分夸大民族主义,否则将十分危险。袁的话就是—个例证,这是完全错误的,是毫无根据的。意识形态可能会成为障碍,但问题不是如袁所暗示的那样在于澳大利亚方面,他说澳大利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是一派胡言。
《南风窗》:中国作为一个力量不断上升的国家,在国际上获得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中国不过是一个有钱的暴发户而已。请您告诉我们,在澳大利亚人民的眼里,中国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芮捷锐:我希望人们看到的不是中国的崛起,而是中国的“复兴”,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很显然,中国的复兴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澳大利亚对此也十分欢迎。我们当今的生活水平直接依赖于中国过去30年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们不把中国看作一个威胁,相反,我们欢迎中国的发展和复兴,我们也欢迎中国稳定的政治局势。
澳大利亚的未来和中国密不可分
《南风窗》:大使先生,为什么选择孔子之乡来举办澳大利亚中国周,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芮捷锐:澳中教育交流拥有巨大发展的潜能。你可能没意识到,有13万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院校注册。按绝对值计算,这比在美国或英国的中学生数目都要大,再考虑到其占澳大利亚人口的比例,这个数目是非常大的。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非常受欢迎。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澳大利亚学生到中国的一流大学学习,读本科或研究生。
你提到了孔子,我没记错的话,澳大利亚现有4所孔子学院,也将建第五所。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澳大利亚民众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对熟识汉字和研究汉语具有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双边关系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南风窗》: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利用刚刚兴起的公民外交,推动中澳关系
的发展?
芮捷锐:最近,很多澳大利亚大学在中国举行学位颁授仪式,我经常在这些仪式上讲话。我会对刚毕业的中国学生提到一点,那就是毕业并不意味着他们与澳大利亚的大学不再有任何关系,相反,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意味着这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毕业生会成为两国关系的终身外交官、大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也是公民外交的理念——无疑是两国外交中最有力的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更深的理解,这是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政治、经济与贸易问题的基础。所以,建立一个围绕着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南风窗》:我们留意到,您用过12个字来评价中澳关系史——“历史悠久,复杂多变、令人着迷”,能否详细阐述一下?
芮捷锐: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差异很大,但是随着两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很明显,澳大利亚的未来和过去很多年的经济繁荣都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改革政策密不可分。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澳大利亚的资源、能源与农产品供应。同时,我们通过科技、教育与培训等渠道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为经历过这一过程的人所认同。所以两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两国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差异,我们应当坦然面对。
所以,我说的令人着迷和富有挑战性是指我们要找到一种容纳这些差异的方式。过去37年间的双边关系奠定了外交关系的基础,并且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关系,所以,我很有信心,今后的两国关系能够建立在一个很好的基础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能把它作为短期事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我们有着长远的利益。
《南风窗》:华人是澳大利亚的开发者,他们的后代现在已经是澳大利亚的公民。认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今日澳大利亚人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会带来哪些影响?您希望中国人认识这样一个事实后,从而增添对澳大利亚的好感吗?
芮捷锐:当然,历史有助于人们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状况及将来的目标。华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史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这至少可以追溯到40年代第一次淘金热。去澳大利亚的乡镇,你能看到有长达150多年历史的中国城和庙宇,在此期间,中国人一直是澳大利亚人的一部分,而且是受到欢迎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如今,就很多方面来看,悉尼或墨尔本都很中国化。中澳两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史比两国外交史要长得多,并且澳大利亚人与华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所以,任何能够使人更好地理解华人对于澳大利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事实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受欢迎的,这将会影响人们对今后同中国的关系的认识。作为外交官,我们面临的很大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应对中国作为国际强国的“复兴”。我选择“复兴”这个词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如此强大是很正常的,中国只是恢复了其几千年来曾拥有的地位。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历史很重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背景,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澳中关系将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他们会怎样看待中国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