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2009-01-18刘启京
刘启京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困难(以下称“学困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数学发展,对于学困生,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学习:2学不得法:3不重视基础;4不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条件,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笔者采取以下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进其眼、脑、手、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不间断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爱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做到以下几个优先:
1提问优先,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
2板演优先,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网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游戏活动优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网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消除学困生的厌学心理
“学困生”之所以厌学,往往是由于外界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如人意,从而无所适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惰性,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认可,表扬的机会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老师的关系很紧张,也不愿意学习,其实他们更需要师生的关心和尊重,渴望表扬和鼓励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种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我们在对“学困生”表扬、鼓励的同时,也要注意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同学们不认可,“学困生”自己也不愿意接受,就起不到表扬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我在教学中总是留心去发现每一名“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和同学们都觉得他们确实作出了成绩或有了进步,他们的确该受到表扬这种客观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当他们的一点小成绩和成功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者同学的好评,自然会在心里产生一种上进心和动力。
四、探讨学困生的教学方法
1从基础着手,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困生”往往在学习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不得法或学而无法,教师要耐心指导,教他们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法,教师备课时不仅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特别是“贫困生”,教师要在他们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帮助“学困生”接受新知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教师要以旧知识作为起点和突破口,再向新知识过渡,这样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知识,跟上新的学习进度,对他们要低起点、低要求、低速度。
4注重反馈,及时补救,数学教学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这项工作在课堂上要做,在批改作业上也要这样做,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尽量做到面批。
五、减轻学困生的作业负担
“学困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优秀生lO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要做20分钟、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就形成这次作业还没做完,又有了新作业,赶来赶去哪个也没赶完的现象,这容易使他们马虎地去应付作业,抄袭作业,或根本不做作业,起不到作业应有的训练作用,给他们少一点的作业,使他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让他们慢慢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随着他们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一般学生同等的水平。
“学网生”转化是个大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是每一位教师所具有的品质,也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体验,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用我们的真诚、细致去精雕细琢,每一名学生都会成为“璞玉”,“学困生”也会成为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