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渤声乐译著述评
2009-01-18周娟娟
一、李维渤教授生平及其声乐译著概述
李维渤教授是我国著名男中音声乐家、声乐教育家、音乐翻译家。自1942年起,李维渤先后跟随霍尔瓦特夫人、范天祥夫人、罗伯特•勃勒斯、阿瑟•克拉夫特学习声乐,并在此期间在北平联合圣乐团和燕京大学合唱团中担任男低音独唱,曾演出《弥赛亚》、《创世记》、《受难曲》、《伊利亚》等歌剧。1948年,在获得北平燕京大学英语系文学士学位后赴美国俄亥俄卫斯理大学音乐系专修声乐学习期间,李维渤教授刻苦钻研了大量的西洋声乐文献,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意、英、俄等多国语言知识,于1951年获取音乐学士学位。与此同时,他还被选任为美国Pi Kappa Lambda音乐荣誉学会和PhiMu A1pha音乐学会会员。1952年,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研究院获音乐硕士学位后,李维渤教授于1953年学成归国。归国后,李教授除了不断对声乐表演技巧与声乐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之外,还积极致力于对声乐文献的翻译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李维渤先生勇于探索,笔耕不辍,由其翻译的西方声乐文献多达一百万余字。
二、李维渤声乐译著特点概述
(一)以声乐教育为译著选题基点
由于李维渤教授自归国后长期以来所从事的是声乐教育实践与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工作,因此,其绝大多数译著都从声乐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选题。在其百万余字的译著之中,与声乐教学法、声乐心理学等保持了密切关系的内容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如:李维渤先生所翻译的《心的歌声》(原著者荷伯特•凯萨莉),从科学的角度详细阐述并倡导了“音柱”的学说,深刻且形象地剖析了“咽音”的练声方法,提出歌唱的声源不仅来源于声带在不同音高上所产生的不同振动形式,同时也还存在着空气柱状的振动的观点。1978年,“文革”结束后,该书便被独具慧眼的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选中,将其付梓印刷,并作为由其内部发行的声乐教师教学科研的参考资料。该译著发行后在我国声乐艺术,尤其是声乐教育领域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译著中的诸多理论研究成果首度开启了声乐教师与声乐表演者对声乐艺术的科学性的理解思路,至今影响着我国声乐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又如美国声乐教育协会前主席威廉•文纳所著的《歌唱——机理与技巧》。该书涵盖了当代诸多知名声乐研究者的精辟观点与成就,从生理的角度,以翔实的论据,深入地解析了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与机理,并在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周密而科学地解释了发声过程中的嗓音现象,全面地阐述了歌唱的技巧与手段。这一部集当代声乐科研与个人歌唱与声乐教学心得于一体的典范之作在国际声乐表演与声乐教育领域内的影响面极其广泛,被英语国家内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奉为声乐教学的宝典,也是声乐表演者常备的案头之作。
此外,美国弗•兰皮尔蒂(Lamperti Francesco)所著的《嗓音遗训:世界声乐史上历代大师教学经验荟萃》和由奥尔德森所著的《嗓音训练手册》中,也包容了大量的声乐教育理论。李维渤先生希望借此助益声乐教师的教学与声乐学习者的学习,启发其思想,实现声乐教育、声乐学习与练习的目的,使训练主观意识上的歌唱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信、达、雅的翻译准则贯穿于其所有声乐译著始终
尽管从表面上看,音乐文献翻译是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然而,就译著价值本身而言,却需要译著者除了具有两门以上的坚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崇高的译德,能自始至终将信、达、雅的翻译准则贯穿于翻译工作的全过程中。而李维渤教授恰恰游刃有余地做到了这一点。纵观由其所翻译的所有作品均在最大范围内反映出原作者的创作本初,也在最深程度上挖掘了原著作的内在价值,使读者能轻松且深刻地领悟到声乐艺术的真谛。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近5年内所出版的《德国艺术歌曲字对字译词》、《著名西洋歌剧咏叹调字对字译词》、《法国艺术歌曲字对字译词》等系列丛书为例,李教授认为编译这一系列书刊的首要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借此书对原文歌词含义的诠释,准确把握歌词内容,形成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正确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表现出西洋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几部译著无论是对表演频率较高的经典作品,还是对当今鲜见,流传于中古时期的艺术歌曲均采取了字字相对的,无比缜密的形式,体现了译著者对作品原作与读者极其负责的态度。
与此同时,李教授还在其本人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经验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国别、不同地域所具有的艺术形态特征和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别作出了诠释,并将其深厚的艺术学养融会贯通于翻译工作的始终,提升了译著作品本身的存在价值,而译著者在对其翻译的作品进行编排时所采取的用两行的解释方式,即第一行是对每个外语单字的解释,第二行括号内的句子为整句歌词的内容,使歌唱者与教学者得到了最大的便利,加强了作品的实用性。
三、李维渤教授声乐译著功不可没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声乐艺术在近半个世纪之中所出现的声乐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蜚声世界的声乐人才层出不穷的可喜局面与李维渤教授诸多的优质的声乐译著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些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最具水准的音乐翻译文献之中,李教授所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译技和堪称楷模的译德,无论是对我国声乐艺术领域,还是对我国的音乐编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优质的译著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我国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只有用外来文化不断地为中国文化输血并刺激本体恢复造血功能,中国文化才可继续保持生命力。李维渤教授笔耕不辍,倾尽其毕生心血编译的大量优质的译著恰恰证实了这一论断(其主要译著见文后参考文献)。这些译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为中国声乐艺术工作者能及时学习以母语表述的世界声乐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并在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时代潮流中,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
参考文献
[1]韩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李维渤教授》,《中国音乐家》2001年第4期。
[2]凯撒利著《心的歌声》,李维渤译,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内部教材1978年。
[3]《师生心理关系学》,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3年第2、3期合订本。
[4]《歌唱比较教学法概论》,李维渤译,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译文》1985年第5期。
[5]曼尼•高光地著《天堂》,李维渤译,天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6]威廉•文纳《歌唱——机理与技巧》,李维渤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年版。
[7]非尔兹•维克多•亚历山大《训练歌声》,李维渤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8]《著名西洋歌剧咏叹调——字对字译词》,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9]《德国艺术歌曲——字对字译词》,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弗•兰皮尔蒂等著《嗓音遗训:世界声乐史上历代大师教学经验荟萃》,李维渤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11](美)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2] 赵庆国《法国艺术歌曲——字对字译词》,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3]《72首古典意大利歌曲字对字译词》,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4]孙禹《长歌当哭——悼念恩师李维渤》,《人民音乐》2007年第10期。
周娟娟 浙江衢州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