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2009-01-18田汝平
田汝平
在当今教改大潮中,以往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无路可行了,新课标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化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作了如下探究。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陈腐的教学过程为“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要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取合适的练习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学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等,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以往学的数学知识不能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学理论,没有实践,更谈不上应用了,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一次函数应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市电信公司开设了甲乙两种市内移动通信业务,甲种使用者先缴56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费0.32元;乙种使用者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费0.60元。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y2,(1)试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方式的费用一样多?(3)使用哪种方式合算?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前一个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把他们按两个人一组分开,每人跟踪一部手机,调查一个月的使用费用问题。主要跟踪本题中的两种,然后月底对比,结果这题没用讲,学生就得出了结论。
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陈腐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诱导学生学知识,而更多的是激励、帮助、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数学教师应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