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智慧在实践操作中流淌
2009-01-18黄静燕
黄静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实践操作,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里的智力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一、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
例如,在教学“分苹果”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3个活动,活动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师:有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先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讲一下除法竖式的写法,师再总结活动2:体会平均分后出现余数,师:有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呢?请每名同学用苹果图片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竖式,(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竖式各步表示什么意思即单位名称的写法,并介绍余数,)活动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先由学生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14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样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了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通过操作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上,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探索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四人小组准备好直径是1厘米、2厘米、4厘米、6厘米的圆片,)A,小组合作量周长;B,同桌合作量直径;(以上数据分别填写在事先设计的表格里)C观察思考,你发现周氏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D,同桌合作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E,猜想:直径是5厘米的圆,周长是多少?G,介绍圆周率、祖冲之。
这个过程用了大约20分钟,如果教师用讲授法,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可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的结果,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究竟有多大意义呢?而以上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在操作、计算、猜想等活动中对圆周率所表示的意义理解非常深刻,而且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既是一种乐趣,也是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学生用纸折角,用尖尖的地方刺手心,用硬纸条做活动的角,用铁丝、小木条围成长方形框架,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
如用两个圆圈和3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还可以看作是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可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如下:(1)请学生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2)指导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3)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4)让学生想一想用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让他们试试看,(5)再让学生想一想用3厘米、4厘米、7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再试试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学生头脑中不仅形成了三角形的鲜明表象,同时也发现了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并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使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从操作人手,由动作感知到表象积累,使学生逐步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相应的空间观念。
五、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儿童教育专家也一再强调:智慧之花在手指上开放,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必然会使小学生心灵手巧。
如在教学一道思考题:()+3=6+()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不能直接填出结果,我首先引导学生动脑筋想:这道题是让我们干什么?学生说出这道题两边相加的结果相同后,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把它摆出来,不一会儿,学生们摆出了以下几组答案:3,0;5,2:6,3;4,1;7,4,这样学生动手促进了动脑,动脑思考也促进了动手,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还知道有时一道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为以后作思考埋下了伏笔,作好了铺垫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动手操作攻克难关的成功乐趣,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思维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