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加快“减负”步伐
2009-01-18邓建修刘纯纲
邓建修 刘纯纲
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本应创新思维火花四溅的孩子们,多了一些呆板的“书卷气”,缺少鲜活的“灵动劲”。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减负”,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减负”,可孩子们的负担依旧沉重。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农村中心学校校长,前不久,我深入全镇11所中小学,听了不少课,座谈了一些教师,问卷调查了很多学生,也走访了一部分学生的家长,综合这些,笔者认为“三管齐下”,或许能推动“减负”蹒跚的步伐向前迈。
1 突破一个难点——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任何事情发展的指挥棒,教育,更能体现出这一点。传统的评价体系重知识、重结果,却轻素质、轻过程。学校为了片面地追寻高教学质量,淡化了对老师教研等方面的评价,把教学质量放在了评价教师的过重位置,老师为了追求学生成绩优秀,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一次又一次“强化”训练学生,很多学生就在“书山题海”中去机械、低效率的积累起一分半分。传统的评价体系最终所导致的是学校慢慢失去倡导合作、追寻底蕴的积极性;教师慢慢失去钻研教材、分析教法的积极性;学生慢慢失去主动参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学业负担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越来越重,压得教师和学生喘不过气来,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根本。
1.1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均衡发展,而不是单单表现在考试得高分上。可尝试以下三种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①展示性评价,也称为“阳光评价”。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公开展示,如学生英语口语展示、科技小发明展示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的才能得到施展、聪慧都得到发挥;②量化表评价。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学习质量评价量化表,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与教师共评、家长与学生共评,家长与教师共评相结合,评价内容主要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考查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表现。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更关注自已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反思自已、改变自已;③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用成长袋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对培养学生兴趣,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教育的有效管理,特别有效。
1.2 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如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文化科学,教学心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等方面素质的评价,科学评估教师素质,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学识、有品德、有个性、责任心强的,善于吸纳新知识、新观念,这样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重任。首先,要给教师创设一种推行全面评价的氛围。如在教学上可以开展课改汇报课、典型案例分析会、课改经验交流会等,通过系列活动把教师从原有的封闭自我、强“磨”学生的状态中吸引过来,让他们用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合作教研,去提炼教学方式的精华,去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其次要充分肯定教师的专业特长,要允许教师才能的多元化发展,在评价中,我们可以增设加分项,加大对专业特长教师的奖励,以此激励全体教师既追求全面进步更关注特长发展。
1.3 对学校的评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学校评价的改革力度,不能只关注一个学校升学率的高低,要把“三看”作为新的教育环境下评价学校的核心:①一看是否确定了与时代用呼吸的价值取向。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生素质及环境意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②二看是否营造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努力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而且在学校创设人文环境中成长;③三看是否建立了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文化。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发展而创设的真正的教育空间,学校要努力构建学校课程文化,积极开发显性课程,重视孕育稳性课程,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对学生成才的作用。在校园中,人文精神,生存环境,学习氛围,师生交流,群体交际等稳性课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情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学校要让这一切隐性课程融入学生生命之中。
2 抓住一个关键——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
反思我们当前课堂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低沉的课堂气氛,让很多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更有甚者,不惜以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强制学生完成过重的课业,或是早五分钟上课,迟五分钟下课,上足55分钟,或是课内损失课外补。这种拼时间拼体力低效能的课堂教学只能导致教学中“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低效率——更重课业负担”的恶性循环。而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就源于低效的课堂教学。为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就是要追求课堂教学高效性。
2.1 精选丰富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认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境界。
2.2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课堂教学中,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建立。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地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践行先进的课堂模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学生要改变学的方式,课堂教学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践行“让学先行一步”的课堂模式。即:课前探究、思索,就是在当天上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所指定的内容和思考问题进行探求、思索;课始汇报、讨论,开始上课时,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并对此进行认真的讨论;课中诱导、释疑,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诱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说理,诱导学生对新的概念、新的教学术语等进行猜想、领悟或自学、释疑,诱导学生对误解进行纠正;课内练习、内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首先做双基练习题。双基练习题做完后,教师要设计不同梯度的变式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活动推向高潮,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课尾总结、孕伏,快下课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总结出新知识的定义、法则、公式、规律、特征等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认识进一步上升成理性认识,并布置与以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孕伏思考题。“让学先行一步”的课堂模式在两方面直接推动“减负”步伐: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了课堂效率;②当堂训练,最大限度减轻了学生的课下负担。
3 落实一个根本——推行优化的作业配置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而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机械地操练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课外作业当作是一种任务、负担,甚至产生了厌恶的情绪。目前,在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量大,内容单调,实践性不强,千篇一律,学生疲于作业,感到厌倦;教师疲于批改,无力进行教研等等。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分数,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长期处于繁重的作业压力下,负担加重,必要的休息经常难以保证,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让作业既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3.1 作业配置有层次。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选择B类应该是大多数学生。这类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A类应该是完成B类的基础上的附和,要求明显高于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C类作业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设计一些内容有趣的作业,如果学有余力,他们也可以选择B类作业。这种划分决不是简单的数量多少的区别,而是难度及题型的分层。这样,学生作业就有了层次,既确保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能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业类型,培养了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灵活开放的级别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必然会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3.2 作业配置有花样。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在“寓做于兴趣之中”上下功夫,最好把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行”中求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活”中求知。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3.3 作业配置讲精当。首先要求“精”,精心选择训练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课后作业的内容应源于教师们的平时积累和精心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次要求“当”,就是课外作业的量要适度,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置一块公告栏,要求每位老师把当天的作业量进行公布,预防科目作业累加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利于教师之间的协作。
“减负”是一项长久的、艰巨性的工作,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基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推进评价体系的改革,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优化学生作业的配置,三管齐下,一定会加快推进“减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