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破解主观题失分之“难言之隐”

2009-01-16王德明

关键词:三言目标

王德明

高考政治命题有客观题与材料题之分。材料题即非选择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范畴。相对客观题而言,主观性试题往往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有些考生拿到主观性试题就惊慌失色、不知所措,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答题要点写了不少、得分不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主观题解答常常能够做到的只是把答案填满,剩下的是听天由命,等着阅卷老师采点给分,使主观题沦落为“感觉题”。至于如何得分或为何失分却不清楚、道不明,无奈地陷入了答政治主观性试题“跟着感觉走,抓住梦的手,醒来什么也没有”“剪不断,理还乱”“难言之隐”的尴尬境地。笔者近二十年教学研究发现,考生主观题失分的最重要原因主要在于言之无据、言之无理、言之无规。要走出主观题解答有字无分的尴尬的境地,就要打破这“三无”,变“三无”为“三有”,即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规。只有这样,才能破解主观题失分之“难言之隐”。

本文以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学科江苏卷第35题为例,就主观题解答如何做到言之有据、有理、有规,作个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例题: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有人说,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的权利。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可以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首先,主观题解答要做到言之有据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命题的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须“咬文嚼字”,捕捉设问中的“蛛丝马迹”,准确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要求,再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答案。认真审题,抓住“题眼”,这是科学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关键。只有有效地把握设问中关键词所辐射的教材知识范围,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要点齐全,符合试题的要求;也才能根据主观性试题的设问和背景材料回归教材,在教材的主干性知识中找到理论根据。否则答题时只能“信马由缰”“主观臆想”,最终因难圆其说而不得分。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还是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范围。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试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原理”,从大的范围来看,需要考生从经济学、哲学、文化或者政治学等几本教材确定知识范围,或者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材的知识综合分析。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在解答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主观性试题时,要明确政治、历史或地理知识范围的考查,注意政史地三科知识综合运用和考查。在某种教材中还要注意知识范畴的考查,如哲学教材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分,注意哲学原理与哲学知识、哲学道理的区别与联系。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还可以从关键词中把握更细化的知识,如“试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政治学中国家性质、职能、产生等有关知识分析。还可通过关键词确定具体知识,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扩大内需”,这里的关键词是“经济学”和“内需”,显然需要运用消费反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如果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扩大内需”,这里的关键词是“哲学”和“内需”,可以确定运用内因是根据,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等。如上述例题第一问涉及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把握的关键词是“政府”,即《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知识;第二问考生可以根据设问把知识范围直接确定为《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历史唯物主义道理”,再根据材料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可以进一步缩小解答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有些考生不注意根据设问和关键词回归教材,而是靠自己的主观“原创”,跟着感觉走,想到哪里就写到那,置政治术语、评分标准于不顾,结果只能是,写得再多,也是无效,难以得分。从高考主观题参考答案的要求来看,主观性试题的参考答案要求政治术语运用得当,而政治术语来自于教材。因此,言之有据就是要求考生一定要回归教材,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组织答案。

其次,主观题解答要做到言之有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的评分说明指出:“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这表明,无论考生组织的答案是否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相符合,都必须具备“言之有理”的条件。即使考生组织的答案要点不在参考答案之内,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这里得分的关键是“言之有理”。这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大都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层次,提倡答题能够体现多视角和关联性,对是否符合参考答案的标准描述要点或角度并不限死,所以考生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考生要做到言之有理,就应当抓住主观性试题的“理”,使自己组织的答案符合这个“理”。否则就不是“言之有理”,而是“岂有此理”,甚至“无理之极”。主观性试题的“理”,不仅要从设问中把握,还需要从背景材料中挖掘。如上述例题第一问“有人说。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考生在这个设问中得到两个解答问题的“理”。一是通过设问中“评析”,即评价分析,表明自己的赞成还是反对的态度;二是通过对“政府决策前征求意见”,回归背景材料,对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从我国国体、政府职责和公民政治权利等角度解答,这样就把背景材料、设问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学生审题不充分,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甚至还有学生根本没有审题,就凭着自己的一点感觉“旁引博论”“胡乱联系”,靠牵强附会完成长篇大论,却是答非所问。因此,考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命题材料,明确主题意旨。越是材料引文多,越要求考生通过仔细研读所给材料、图表等,抓住中心,分清层次,明确重点,最终得出正确的主题意

旨。言之有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归纳出教材的理论知识,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演绎背景材料,把教材理论知识和背景材料这“两张皮”在对于设问的科学理解下揉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无缝对接”。

再次,主观题解答要做到言之有规

考生主观题解答总的要求可归纳成以下几句话:原理观点要正确,紧扣题意作表述,事理交融要点全,简明扼要须牢记。其中,得分关键是理清思路、列出提纲。要特别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说明与论证,不能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行文作答要落实“四化”——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无误,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字迹工整。答题要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害,渗透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要点、亮点及最有把握的得分点要放在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去一点点地帮你寻找得分点,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运用知识点要条理化,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考生可以在头脑中根据这些知识点在教材出场顺序或其内在逻辑顺序罗列知识点。正式答题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规范化及语言的术语化。主观题解答做到言之有规还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注意序号,如设问中分(1)(2)等几个分问题的,答案组织也要相应地分(1)(2)解答;如果没有分(1)(2)的,但有几个设问或者几个方面,也需要使用(1)(2)序号分开,切忌把(1)的答案与(2)的答案混在一起。如果在(1)(2)中分别有几个分问题或者分要点,考生最好用序号(1)(2)等分开。这样答案要点一目了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上述例题有两个设问,参考答案(1)(2)两个要点分别从《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两个角度解答本题;在背景材料中注意分号,注意行为主体是“国务院”,受益者是“人民群众”,这样问题解答就有序、有规。

当然,任何能力都必须以知识为载体,考生需要夯实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仅满足于死记硬背,应注意根据教材和热点内在联系。重新构筑小专题形式的知识体系。如热点专题“就业问题”的复习,考生可以从就业含义、原因及要求角度整理。就业内涵就是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劳动权;原因可以从解决就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的角度整理;要求可以从就业指导方针、根本在于生产发展、主要在于第三产业发展,其他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三来一补”经济以及对外劳务输出等知识构成就业问题一个完整的教材知识体系。又如关键词“国家的宏观调控”,或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家机关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我们可以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主要目标、手段、要求以及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看主体,即解答政治生活试题需要注意主体之间的差异。如关键词“中国政府”“我国国家机关”,围绕这个主体的知识有:我国国家性质和本质、政府职能、政府责任、依法行政以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等,同时需要把国家机关为主体的知识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知识区分开来。哲学角度知识体系就更加明显了。在第一轮复习时就能够根据某关键词构建知识体系,对于实现“三言”目标,破解主观题失分“难言之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三言目标
我的新目标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